團購與淘寶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8/01/2011

聖誕、新年是消費旺季。不過,今年你未必見到商場人頭湧湧,因為他們都去了團購和淘寶。

所謂團購,概念來自美國大型網站groupon。該網站每天售賣一件超低價的產品或服務,但貨物必須要在該天內有足夠人數購買才能成功交易。此行銷策略成功將有相同需要的顧客放在一起,提升議價能力,向賣家要求更合理的價格。

在香港,團購的貨物應有盡有,包括大閘蟹、電影戲票、遊戲機,甚至來往澳門船票等。1有別於以往的集體購買,網友連找朋友的功夫也可以省卻,只要在facebook分享一下團購內容,自然有人參加,方便快捷。

至於淘寶,就是內地超低價的網上購物平台,當中貨物有時低至半價。去年12月底的一系列名為「急速60秒」超低價網絡購物活動,更陷入一片瘋狂的狀態,最後一部半價發售的蘋果平板電腦iPAD居然只需三秒就被買走。2

團購、淘寶的消費模式,同時利用人的一刻衝動,那種「嘩!好平呀!」的慾望運作模式,正因為「唔買就冇」,容易導致不必要的消費。有時,淘寶過後,買回來的東西發現與網上圖片不符,要退貨時,未必如想像中方便;更有試過團購買了船票,始發現原來有不同的限制,並非想像般可隨時使用。

錢,我們真金白銀地付出了,但換來的可能是一張不知道怎樣才兌現的兌換券,或者是尺碼與想像有落差的衣服。消費,最後只成為最真實的想像和慾望的滿足,這似乎不是一個明智的消費者或管理上帝錢財的管家應有的態度。

1 2010/11/12,《明報》,〈團購成風 大閘蟹戲票受歡迎〉,http://news.sina.com.hk/news/2/1/1/1916381/1.html
2 2010/12/22,《文滙報》,〈被指作弊 淘寶網再陷秒殺門〉,http://paper.wenweipo.com/2010/12/22/WY1012220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