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見「誠信」被視為香港的核心價值

梁林天慧博士   |   明光社董事
10/01/2013

最近的坊間討論離不開如何評斷梁振英特首的僭建風波。

平心而論對擁有物業的人來說,僭建之事普遍得很,特別是上一手業主留下來的「僭建物」或微細工程,動輒要申報,又要拆卸,真叫人厭煩,雖說本港是法治之都,事事講求靈活變通的港人不少對一些法例採取「眼不見為乾淨」:不理也罷之態,說實的,梁生若非特首,僭建的事必定毫無新聞價值,有人理才怪。社會是否應如田少所說:俾個機會梁生去多幹實事?

無奈不少市民未必能輕輕抹過這事,其中一個原因是近年本港對特首和公眾人物的要求似乎特別高,我們都記得每位特首上任都不乏大堆市民大表歡迎,像是表達着厚望,但蜜月期很快消逝,又有許多市民要求他下台,會否改變得太快呢?市民是否要加以反思:特首和公職人士也是人,像我們一樣,我們當然可以選擇拾起第一塊石頭擲向他們,但有沒有想到:對他們抱有太高期望合乎現實、合乎常理嗎?

有些家長和老師表達特首的「語言藝術」太保護自己,事事從私人觀點、利益着眼,對下一代的成長是為壞榜樣,這種觀點也不無道理,從另一角度看,「能堅持己見」,強勢硬銷地推出策略不是領袖本色嗎?說實的當一位領袖急於看到自己的對策到位、奏效時,往往容易用各種方法推進:就如最近政府要推出長者生活津貼,早在立法會尚未通過前已動用API短片形式告知市民,短片的情節更有點像在勸喻各人:「快點推出就好!」;另一例子是中央政策組的改組,換血動作之大,像是要中策組立刻脫胎換骨,怎不叫人咋舌?最近又有律政司司長提出以釋法途徑處理雙非問題,這些對策在短期自然可見效,但每次似未有充分討論、共識,因而觸動不同界別人士的中樞神經,正因與既定程序不符又或者像在避開按部就班,從長遠的角度只會叫人更不信任施政,對在位者更起懷疑,實在可惜。究竟在推出政策時甚麼是速戰速決,到了哪一點,推動變成操控,招來反感,這些都值得在位者三思。

從正面的角度看,社會像在訴說:無論在公共及私人領域,從私人住所以至在眾目睽睽的場所,誠信都是至為重要的,香港人既重法治,便須開誠布公、客觀持平地表達己意,說話投機取巧,縱使最終目的是要大眾受惠,做事手法只求目的不擇手段等都不為市民接納。我們喜見這一陣子,眾人同證「說實話」的可貴,誠信更(繼自由、民主、有效率等)被公認為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在2013年,願誠信和公義在新一年常與我們同在。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