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性平教育前車可鑑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3/11/2017

相信在今日香港,絕大多數人都會支持「男女平等」,但在台灣《性別平等教育法》下,「男女平等」竟會被抨擊為「性別平等」意識不足。因為在《性平法》下,性別的定義是多元性別。當性別不再被理解為男與女,而是多元性別的展現時,「男女平等」、「兩性相處」等等課題都要去性別化,只提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亦政治不正確,會招來台灣教育部的懲處。

台灣愛盟家庭文教基金會家庭教育講師陳德智先生表示,《性別平等教育法》列明學校每學期需實施最少四小時性平教育,但不能只教導異性戀,也要正面地教導同性戀及其他多元性傾向及性別認同。任何違反多元性別平等的都要接受懲處。除了教導多元性別的問題外,德智指出現今性平教育亦向學生教導性自主權,就如有機構推出《青春水漾》影片,描述少女探索身體的「性感帶」,享受性高潮,而那影片卻是進入中小學教導性平教育的教材。

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秘書長陳怡朱女士同時指出,台灣教科書的內容亦超出了家長的底線,有課本教導學生自慰和性愛自拍。她認為目前的性平教育模糊了學生對男女兩性的差異,引導學生進行性探索,教導多元性別光譜。為此台灣的家長激動得要走出來,在各縣市組織家長團體,鼓勵家長進入學校的家長會及參加各縣市的課綱公聽會,向社會大眾揭露性平教育不恰當的一面。

香港的性教育與台灣有一個截然不同的起始點,就是香港沒有性教育方面的法例。香港現時仍沿用1997年的學校性教育指引,當中列出性教育的範圍及學習目標,但並沒有明文規定當中的細節。教育局亦沒有將性教育獨立成科,而是以滲透式的方法將性教育散落在不同的學科上。因此學校在性教育上有很大的自由,有學校會自行制作校本的性教育課程及活動,但更多的情況是邀請校外機構入校進行性教育講座。但是不同機構的性教育立場存著差異,有機構推廣安全性行為,也有機構鼓勵貞潔教育;有機構推廣多元性別,也有機構重視傳統的性別觀點,學校性教育的負責人要小心選擇符合學校價值理念的機構。

前車可鑑,雖然香港的性教育不像台灣性平教育般開放,但家長也可積極考慮參加學校的家長教師會,甚至成為學校法團校董會的家長校董,為學校的性教育及其他有關學生福祉的問題把關。

關注範疇: 
性文化
同性戀
青年文化
社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