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變數碼字花嗎?
近日,有報章報道稱馬會研究增加六合彩的玩法,仿效內地「地下六合彩」的多樣化下注方法,加入猜特別號碼、大小、單雙等玩法,以求讓投注額下降的六合彩重新增加投注額,吸引更多巿民加入。六合彩之所以在香港出現,據不少文獻記載,為的就是要取締「字花」,所謂字花,就是一種賭博遊戲,莊家會將三十二位英雄人物排列出,之後將其中一個夾起,要求大家去估,當中有人很有文采地用一些「詩歌」作為提示,供人去猜去估。估中者,至少一賠三十二,甚至更多。由於沒有監管,又沒有犯法,好賭之徒大量下注,產生嚴重社會問題,當時字花可謂「害人不淺」。
後來,馬會推出六合彩,「六合彩券,惠澤社群」口號一出,加上立法禁止賭博,一時間六合彩成為「時尚」。由於每注收費不高,成為很多窮人的「希望」,幸好下注的金額不高,鮮有因為六合彩而輸得身敗名裂、一貧如洗、債台高築的。
惟近年在內地的地下六合彩,將六合彩的四十九個數字球和攪出來的七個號碼,創造出不同形式的配搭,內地人聽到「香港六合彩」,不虞有詐,加上賭注沒上限,玩法改變後,中獎機會由平時六合彩的過千萬分之一變為四十九分之一,甚為吸引,當然瘋狂下注,每個禮拜開彩三次的六合彩,吸引大量投注,甚至出現不同的六合彩報,令人擔憂。如今馬會竟然通過消息人士放風,希望「步內地後塵」,引入這些玩法,以為將名字改為「活化六合彩」或「增加六合彩吸引力」等就可以轉移視铫,說實話還不是為了要讓更多人沉迷賭博?這樣豈不是與一開始設立六合彩的原意背道而馳,將六合彩「惠澤社群」四個字變為「遺禍社群」?
政府多番強調,至今未收到任何改變六合彩的建議,在此我們建議,若收到任何新增或更改六合彩的建議,應加強透明度,讓公眾了解細節,並有機會表達意見。畢竟,馬會的賭博牌照亦是由政府所發,若政府隨意放行,變相讓馬會為所欲為,此風不可長。唯望民間團體,監察現時情況,讓賭博仍然維持在「不鼓勵」的範疇內。
星島日報 02/1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