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要太「花生」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0/07/2017

觀察網絡分享資訊的閱讀發展,不少人表示「識睇一定睇留言」。在社交網絡,留言更多時只是為了「花生」──指旁觀者說三道四,甚是多事。

近月有位曾老師經幾努力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傳媒大多正面報道,但同時網民卻質疑她在登山過程中見死不救,又有人稱登山靠的是當地雪巴人帶路和提點,所以根本不算是「挑戰」。

網民有一種癮:喜歡將神話破滅,或者將正面的事醜化,又或者將極醜的事看出「美的一面」。美其名是大鳴大放,事實有時卻是顛倒是非。不過,因為網絡力量大,只要某一種說法盛行,大家就以此為定論,輿論的風向隨之被扭轉。

再看中大學生會就六四事件發出聲明說:「盲目繼續舉辦活動,最後只會淪於形式化、消費六四,假若他朝六四屠城對現今香港社會有新啟示,屆時再借而討論亦未嘗不可。」聲明遭網上網下一同圍攻,但有趣的是聲明沒有被撤回,學生會也沒有道歉。整件事只在「本土/愛國」的爭議聲中落幕。

可見,網上討論,已經不是真理愈辯愈明,有時只是「花生」愈食愈肥,大家為了將留言變得更香口,更好吃,唯有說更「爆」的話。

夏日炎炎,小心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