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死不離「努力」的三兄弟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3/10/2011

一部在兩年前,完完全全由印度製作及發行的產品,居然多次成為香港票房單日收入的冠軍,《三個傻瓜》(港譯《作死不離3兄弟》)可算是票房奇迹。

有人分析《作死不離3兄弟》之所以大賣,是因為發行商在自己旗下的戲院上影,長達三小時的影片不用過分上調票價;另外,同期沒有太強的對手,再加上香港人愛跟風,在一傳十,十傳百之下奪得票房冠軍。《作死不離3兄弟》當中沒有超級國際影星、沒有聲勢奪人的特技、沒有數以億萬的製作費、甚至沒有香港熟悉的歐美或日韓味道,如果本身沒有實力,相信香港人再愛跟風,沒有聽過相當好的口碑,也難以吸引他們願意花三小時冒險一看。

《作死不離3兄弟》之所以受歡迎,主要是因為戲中以「搞笑」的手法諷刺填鴨式教育;高職位與高收入代表成功;婚姻要考慮門當戶對;順從及奉迎權威是邁向成功之法則等。這些現代人非常熟悉的「勢利」,在電影中一而再、再而三被主角藍丘質疑、挑戰及破壞,觀眾發笑之餘,也容易產生共鳴。在「求學只能求分數」的教育考試制度之下,藍丘不按牌章出牌卻仍能比服膺在填鴨式教育之下的學生更出色更有成就,應該引來不少人大聲喝采。

雖然藍丘不是一般老師眼中的乖學生,因為他經常打破傳統、挑戰常規,但他最後獲得卓越的成就,不在於他反叛權威及教條,而在於他認認真真地追求學問。說真的,他沒有為反而反,除了某些頑皮之作,他很多時都是在正義感驅使之下不得不挺身而出。他真心喜愛及熱衷於自己所修讀的工程學,他不靠死背來考試,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把所讀的東西靈活貫通。他的名言是:「別把焦點放在追求成功!當你追求卓越時,成功自然跟隨而來!」何謂卓越?便是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即使藍丘只代替他人入學,他也沒有「得過且過」,每次考試他都名列前茅。學業如此,友誼也如是,他也盡力幫助身邊的人(當然,他討厭的人除外),特別是好友法罕及拉朱。受到藍丘的影響,本來不敢追求理想的法罕最後成為攝影家,而拉朱則破除恐懼,重拾修讀工程學的樂趣。

《作死不離3兄弟》的主題其實非常弔詭,一方面,三兄弟打破了傳統上追求成功的方式(學而不思、刻意奉迎等),但隨着三兄弟在事業上有着不同程度的成功,電影亦向觀眾展示了有一些追求成功的傳統方式是仍須堅持的,便是努力以赴、全心投入。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