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個負責任的信息發佈者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08/05/2014

就近日有關台灣服貿協議爭議的報道,大家是從哪裡看到呢?傳統媒體給讀者的大多只是最新進展,但若果在網上搜尋的話,更可看到現場直播,而你亦順道能找到不少分析。在這個「人人做記者」的年代,不少人都在自己的「地盤」或在網絡媒體上分享。加上智能手機十分普及,要拍照及短片亦十分容易。這批被稱為「公民記者」的人,不再只是被動地接收資訊,而是主動參與及報道,甚至傳統媒體有時都要借助他們的資料作報道。針對台灣的情況而言,由於不少台灣人不太信賴傳統媒體,亦令更多台灣人轉而選擇閱讀「公民記者」的報道。
 
然而,「公民記者」不少是沒有經過專業的新聞訓練,他們對新聞報道講求的準確性及客觀性,往往未必能拿捏得準。例如不少人看過的「黑箱服貿懶人包」影片,當中提及有關香港2003年簽署CEPA後的情況,而且亦有不少人引用。縱使圖表上的數字正確描述香港經濟狀況的改變,但卻沒有提及其實在2003年前已有下跌趨勢。因此,香港經濟狀況的改變亦是否一定關於簽署CEPA呢?似乎沒有足夠證據。
 
另外,由於資訊瞬息萬變,就算傳統媒體也有出錯的時候,若「公民記者」的報道出錯本來也可理解。但當一個負責任的媒體發現報道出錯,是會作出修正及道歉的;並且會影響媒體本身的公信力,以及觀眾、讀者對該機構的信任。同理,當公民記者發現自己的報道出錯時也應願意承擔。例如在行政院清場當晚,有人指警察踐踏民眾 (實際上是警察跨過民眾),以及撕下臂章免被投訴。及後被證實純屬誤會,台灣作家九把刀雖不是「公民記者」,但他在分享有關圖片後也負責任地作出道歉。
 
近來另一個在經常出現的現象,就是很多人未經考究,不分真偽便將一些聳人聽聞的消息或呼籲透過手機轉發,在WhatsApp或facebook的朋友群組間接散播中傷他人、冒名偽造或改頭換面的呼籲,令謠言滿天飛。
 
因為渴望揭露真相,擺脫傳統媒體的「拘束」,所以不少人想擔當「公民記者」。在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人人也可以輕易透過手機或網絡發佈信息,但一個不願意小心求證,謹慎發佈信息的人根本沒有資格被稱為記者。當我們渴望揭露真相的同時,也要注意必須作個負責任的信息發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