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偏偏玩「謝」我? Laughing哥,救我!
茶餘飯後對「Laughing哥」評論囂於塵土,無論師奶兵團、年青學生皆把他說在口邊;躍登為娛樂雜誌封面、狗仔隊目標,更是人氣急升的明證。討論焦點除了十萬人悼念一死以謝天華,及Laughing哥「復活」之謎外,為何天華以四十不惑之齡,擊敗帥佬三哥及二位新晉小生,成功擄掠觀眾歡心呢?
謝天華這位前樂隊「風火海」成員,像張衛健、譚耀文般由歌手轉型為演員,星途不算平坦,只是遊走於二線位置,未見突出。縱然如此,只要有持續曝光機會,像《舞動全城》這類節目,「入屋」資本原來可以累積,待quota一爆,即可上位升天,為一眾默默耕耘付出的演員們打了一支強心針。即食、講樣以外,亦有一處容納實力的小天地。
「Laughing哥」態度對受著金融海嘯負面資訊天天恐嚇的老百姓同樣管用,箇中過程需求忍耐,閒來自我搞下爛gag,凡事一笑置之,日子會容易過一點。今天不知多少職場中人過著「臥底」般的生活,對著老闆、大客要裝出一副所謂「專業」態度。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下,只要有價甚麼也可成為商品,有人賣出腦力、勞力,甚至放棄部分尊嚴,跟一己本身意願、看法對著幹,頂硬上!梁笑棠(Laughing哥角色的全名)成了一面鏡子或他者,照出了被壓抑下來的自我部分。共鳴就是受你我歡迎原因,意外被轟自會依依不捨,彷彿成了己身至終下場,十萬人既悼念他同時又悼念著自己。不過Laughing哥熱潮只是「巴士阿叔」事件的變奏,前者曙光黯淡,後者發生在踏上繁榮一段好日子,但經濟週期好壞似乎無改你有壓力我有壓力的事實。這些「慣性壓力」產在何方,上至高層下至村民皆一網成擒……
即使虛擬設壇加上訃文,這些借屍還魂式的心理慰藉聊勝於無。「苦」莫過於因循,人云亦云,沒有意義地幹活,墮落無間循環;更進取些應徹底抄考Laughing哥精神,為著一個更崇高的原因去受苦。即或沒有一個有待瓦解的犯罪集團,至少手拿一個小小長遠目標,不時像Laughing哥般穿著警隊制服來幾個回合的夢想,可以有原因、意義地積極過下去。革命尚未成功,說不定會有後浪鍾立文繼承志向。始終歷史是一條線,工程完成需要並肩合作。至於何謂個人目標,人人不同有待諸君自我發功。順著興趣、性向和成長歷史,就是筆者那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