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台灣和美國的性別教育情況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5/07/2012

台灣

就性別平等早就立法要教的台灣,這幾年先後推出了幾份備受爭議的教材,為《性別好好教》(國中)、《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國小)和《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去年由一眾家長、社工等發起的真愛聯盟雖然成功延遲有關教材在學校實施,並收回作諮詢。可事隔不足一年,這些教材在非常有限的修改下,仍然獲台灣教育部宣佈將於今年8月落實成為學校的教材參考之一。

同志教育成主流

根據當地法例,所有學校每學年必須教授不少於4小時的性教育,不過,在新教材下,教案內容就相當激進,例如國小就要向學生分享同性婚姻,部份單元則處理同性性傾向等問題,國中甚至會教你如何透過參加同志運動認識社會抗爭和爭取人權的策略。

當地有基督教機構為此準備了一份實用性別平等教材,企圖去抗衡當地政府的行政機器。據了解,當地老師壓力和香港一樣大,他們亦沒有時間好好消化那些教材教具教案,不少老師更索性請當地同志團體去教。可見因為教育制度,同志教育被迫變成主流,回頭路就更難走了。
 
美國

美國自民主黨奧巴馬上台後,在性教育方面便一直不斷積極走向親同志的方向。首先將性教育的撥款以巧妙的方法推向不反對婚前性行為,實際上更是教導墮胎和避孕的「全面」性教育。同時宣佈於每年6月舉行全國同志驕傲月(LGBT Pride Month),讓親同性戀團體在校園舉行一系列活動,務求將同志運動議題滲入學校。

宣揚同志驕傲月

以今年為例,不少學校就引入Harvey Milk Day,紀念這位第一個正式進入政府架構的出櫃同性戀者的故事。Harvey Milk Day於2009年由加州首先發起,繼而成為所有公立學校校曆的內容,當天會正面形容這位同性戀者,並講述當年同志運動的故事,同學基本上必須出席有關活動。

6月同志驕傲月中,學校會收到不同親同志運動機構的教學指引和重點,當中除了介紹同運內容外,另一重點就是要消除校園欺凌,或取名為「同志友善」,即教導同學不准批評同志,學習尊重。不過,部份學生會質疑此做法令人感覺同性戀者彷彿享有特權,他們為了抗衡學校灌輸的文化,例如當學校鼓勵他們穿支持同性戀者的服裝回校時,會故意穿上有聖經金句的服裝,並寫上「直人也驕傲」的字樣,學校方面暫時沒有任何處罰,惟要求同學必須穿不含歧視同性戀字眼的服裝。由此可見,美國同志教育已成為公民教育的一部份。

香港

而在香港,我們認同在學校應教育學生不要欺凌或歧視他人,但必須留意切勿將反歧視教育變成鼓吹同性戀,甚至以同性戀為榮的教育,將基於倫理及宗教原因而反對同性戀上綱上線為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