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跨境婚姻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9/05/2018

政府統計處在本年1月發表了最新的「香港的結婚及離婚趨勢」(1) ,當中未婚男女的比例、離婚與再婚率,與過去的數字相差不大。而香港男女初婚年齡中位數則慢慢上升,反映出香港人愈來愈遲結婚。在過去20年來統計數字中最為顯著的改變,必然是中港跨境婚姻的轉變。

中港跨境婚姻主要有兩種情況,第一是香港人在中國內地與伴侶結婚,第二是香港人在香港境內與伴侶結婚。香港人如要在中國內地登記結婚,須先向香港入境事務處申請「無結婚紀錄證明書」,以證明在香港並無婚姻登記記錄。因過去申請人主要是男性,所以又稱為「寡佬證」,但其實女性也可以申請。然而獲發「無結婚紀錄證明書」的人,最終不一定會結婚,所以只能作為中港婚姻的一個粗略指標。

1996年政府簽發了23,901張「無結婚紀錄證明書」,當中22,349張申請人是男性(見表一),那些年間中港婚姻的形式,主要是香港男性回內地娶妻,也衍生出之後單非兒童的問題。2016年獲發「無結婚紀錄證明書」的香港男性下降到只得2,997人,是1996年的13%。而獲發「無結婚紀錄證明書」的香港女性,則由1996年的1,552宗,上升至2016年的2,562宗,20年來上升65%。香港男性北上娶妻的情況已大幅下降,但相反,香港女性北上結婚的情況卻日漸增多。

同時香港男性與內地女性在香港登記結婚的數字,則由1996年的2,215宗,增加至2016年的12,303宗,在20年來上升5.5倍。而香港女性與內地男性在香港登記結婚的數字,更由1996年的269宗,增至2016年的5,064宗,大幅上升18.8倍。過去中港跨境婚姻主要是香港人北上結婚,現在已轉變為內地人南下與香港人結婚為主,估計與近年內地人在港讀書及工作的數目不斷增加有關。

明光社

隨著兩地人民交往頻繁,跨境婚姻的增長是十分自然的事。過去中港兩地生活水平及人民質素有明顯分別,香港男性在內地擇偶存在優勢,香港女性卻大多抗拒與內地男性結婚。但近年中國經濟急速發展,拉近兩地的差距,香港男性的優勢日漸減退時,內地女性的擇偶心態亦有所改變,「嫁來香港」不一定是好事。與此同時,內地男性的條件亦大大提升,能吸引香港女性與他們發展。

因著兩地人民生活習慣的差異,中港跨境婚姻亦需面對不少挑戰。兩地政治體制與價值觀存在明顯的不同,香港人普遍認同民主自由的理念,內地人卻認為和諧與穩定勝於一切,在兩地政治民生議題上,容易與配偶及親友產生衝突。而中港兩地矛盾所引起的身份標籤,讓內地人在港生活受到一定的壓力,而香港人在內地亦同樣被視為「外來人」,要融入當地生活並不容易。

兩地民眾的矛盾與衝突,很大程度是源於價值觀與文化的差異。與其盲目地追求中港兩地完全融合,倒不如保留兩地特色。兩地民眾的互相抗拒與反感,可能源於誤會、對對方文化的不了解、甚或是傳媒渲染出來的印象。跨境婚姻在此可擔當「親善大使」的角色,在親友間分享個人的經歷及感受,消除誤解,促進兩地民眾的互相了解,在融入異地的生活時,學習體諒及接納兩地的文化差異,過和而不同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
1) 政府統計處:〈1991年至2016年香港的結婚及離婚趨勢〉,《香港統計月刊》,2018年1月。

曾經刊載於: 

香港獨立媒體,29/5/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