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是可能的」

──馬來西亞之行2009
傅丹梅    |   明光社 助理總幹事
27/07/2009

筆者於今年5月21日至24日,代表明光社出席於馬來西亞舉辦的「第一屆出埃及東亞區研習會」。大會主題是「改變是可能的」,講員有來自遙遠的巴西(他用了三日兩夜才抵達),亦有來自美國及加拿大,亞洲代表包括台灣、新加坡的人士及香港的筆者。至於參加者則更精彩,有來自澳洲、英國、日本等13個國家共超過250人,他們有些是牧者、輔導員、社工、教師及學生,亦有些是自己在性方面有掙扎的人,更有些是有家人或朋友有這方面困難的人。
 
大會安排的內容亦非常廣泛,包括如何處理色情問題;如何建立孩子的性別自信;以及各地過來人的見證等。同性戀運動對我們及我們的孩子最大的傷害是,令他們誤以為同性戀是不能改變的,但當我們聽了這些活生生的見證後,可以肯定的是:同性戀是可能改變的,每個在性問題中掙扎的人都是有盼望的,令筆者感受最深的是一位跨性別者的分享。
 

男兒身Vs女兒心
 

他出生的性別是男性,但一直覺得自己應是女兒身,加上有被男性侵犯的經歷,使他對自己的性別身份更感到混亂,非常痛苦。於是他決定做變性手術,經醫生的診斷後,認為他已預備好及適宜做變性手術,他亦已開始吃一些調節賀爾蒙的藥。
 
就在已安排好做手術前的三天,他非常憂慮及痛苦。於是,他向神祈禱,求神幫助他。他隱約感到神向他說,即使完成手術,他的痛苦並不會因此消失,因為他的問題不在身體,乃在心靈。於是,他決定不做那個手術,而決定面對自己,學習接受自己的性別及認真學習做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子漢。這個決定他已堅持了25年,直到今天,他仍在學習。
 

同性戀運動的4C
 

筆者在大會分享的題目是「基督徒回應同性戀運動」,首先筆者介紹了同性戀運動在世界各地的策略,他們主要透過四方面入手,逐漸令社會完全接受同性戀,這四方面簡稱「4C」,即英文的「Court」、「Classroom」、「Culture」和「Church」。筆者以香港的情況為例,讓參加者更容易理解「4C」。
 

第一個C:
Court(法院)
便是指同性戀者透過訴訟或改變法例,保障他們的權益,例如近年不斷要求訂立的性傾向歧視條例及2009年藉修訂家暴條例間接改變婚姻及家庭制度的定義。
 
第二個C:
Classroom(課室)
同性戀者要求更改學校的課程,將同性戀、多元婚姻及家庭加入小學甚至幼稚園課程,令小朋友自小接受同性戀。2006年,同性戀團體便於當時民政事務局轄下的性小眾論壇要求教育局於學校的性教育內容加入多元婚姻。
 
第三個C:
Culture(文化)
便是透過大眾傳媒推廣同性戀的生活,將同性戀者塑造成很時髦的人,將反對同性戀的人塑造成性守舊,不文明及充滿歧視偏見的人。這正是明光社近年面對的最大挑戰,他們甚至將我們塑造成非理性的道德塔利班。
 
第四個C:
Church(教會)
激進同性戀者對教會有很大的敵意,因為聖經將同性戀行為定為罪,因此他們不但要用同志神學改變傳統的釋經,更要求教會完全不准對同性戀作出任何負面批評,要教會完全消音。加拿大人權委員會便說聖經利未記第二十章13節是仇恨的言語(Hate Speech)。幸好香港暫時沒有這樣的委員會,否則真不知會否作出相同的結論。
 

 
至於基督徒當如何回應,筆者引用「洛桑信約」鼓勵基督徒要傳福音與社關兩條腿走路。我們要密切留意同性戀運動支持者在「4C」方面的動作,亦要在真理及知識上不斷裝備,在需要時為主發聲,另一方面亦要提供輔導服務給那些尋求幫助的掙扎者。
 

新、馬兩地教牧投入關注
 

藉此會議,筆者有機會認識同性戀運動在當地的情況,由於馬來西亞屬回教國家,同性性行為仍是違法的,因此,當地的同性戀運動並不算太活躍,同性戀者亦只在他們的圈子當中活動,但已有些中學生表示他們有些同學有同性戀傾向,他們不知道應如何回應及與他們相處。相反,鄰近的新加坡,同性戀運動則較為活躍,他們於今年5月16日高調地舉辦首次集會,有約2500人參加。
 
至於馬來西亞,雖然現時看似風平浪靜,但對教牧來說,未來挑戰頗大,因為有一位馬來西亞籍的男同性戀者歐陽文風,於2007年5月27日在美國紐約被按立為大都會社區教會(Metropolitan Community Church - New York)牧師,他表示將於2010年在馬來西亞開設第一間同志教會,因此,今次聚會亦有很多教牧、教師及輔導人員參加,希望能對同性戀運動及其他關懷輔導有更深的認識。
 

 
同性戀運動帶來的是叫人放棄及絕望的信息,因為他們會告訴大家同性戀是不能改變的,但今天神藉著這些過來人,透過他們的故事,將自己的生命打開,雖然有時仍會感到一絲絲的痛,但為著幫助那些深陷於同性戀掙扎的人,他們願意將真實的自己向一班陌生人敞開,更冒著要被那些激進同性戀運動人士攻擊的危險,他們仍願意這樣站出來,將事實說出來,因為他們希望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救些人。他們走遍每個角落,用他們的生命為正在掙扎中的同性戀者及他們的家人朋友帶來希望,因著基督的愛,改變是可能的,筆者非常榮幸能參與這樣的盛會及認識這麼多過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