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Mirror》直播的影響
15/01/2015
專欄:傳媒文化推介
近來朋友見面,最常問的一句是:「你若在現場,是否會執錢?」
說不的除了訴諸道德議題外,多會補充一句,就是「天眼」隨處在,如何能逃避?
是的,George Orwell早在《1984》這書中已說過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到了這個世代,Big brother就是全天候的CCTV。
其實鏡頭的威力真的很大。最近大家都想看的電影,不是奧斯卡熱門片,而是《刺殺金正恩》。我也看過這電影,更喜歡其原名《Interview》。劇情很簡單,話說北韓領袖金正恩很喜歡一個美國電視台播放的清談節目,便邀請主持到北韓訪問他,以一早預備的題目,讓西方觀眾改變對他的形象。
美國中情局得知此事,便叫主持用特別的方法暗殺金正恩。到了最後,主持認為應該現場直播訪問,以真實的問題揭開金正恩的假面具。結果是訪問一出,北韓人大吃一驚,原來一直被領袖蒙騙。
電影不怎樣好看,但現場訪問的震撼,是清楚說明的,使我想到在去年雨傘運動中,很多人認為是受到社交媒體的推動。其實照中大的研究,在「928」之時,市民從電視直播新聞中看到警方施放催淚彈的時候,大為憤怒,紛紛趕往現場支援,可見傳統的媒體,在直播中發揮功效。
走筆至此,介紹大家看一套英國劇集,叫《Black Mirror》,第一集的內容相當震撼,話說英國首相在夢中被吵醒,原來公主被綁架了,你知道贖金是甚麼?不是金錢,而是要首相在電視直播下做一件事-與豬性交。
經過連番波折,首相亦要屈服。在直播之前,電視台勸籲大家不要看直播,結果是…...有興趣的可以在網上找來一看。結局其實是對傳媒的鞭撻,及人性行為的反省。
正如問題說過,是否執錢乃個人選擇,但凡事總有後果。看甚麼節目本身也平常,但其實看了甚麼,作出怎樣的行為,對社會的影響可以很大。
關注範疇:
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