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人生》的不同定義

陳龍超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7/08/2008

你有否試過在一個空閒的下午,在戲院門外流連,尋覓一齣「秀色可餐」的電影,看著張貼的劇照和影評,卻找不著,留下空空感觸,悄悄無奈溜走呢?

 一般香港上映外國電影都由電影發行公司代為選購,觀眾根本無權過問,電影向來對文化有深遠影響是不爭事實,周星馳電影中對白內容,說話口吻成為不少青少年、甚至成人模仿對象,是星爺看準形勢迎合附和?還是自創一格,建構次文化符號?
 
上述因果關係不在此論,筆者醉翁之意不在指出電影的影響力云云常識論調,而是提出一個常被人忽視的面向──發行公司,他們的選擇實則塑造了觀眾口味,預測市場反應是他們購買版權的基本原則。賺錢至上本質上並無不妥,不過建立觀眾更多元化的選擇才是長遠行業健康生存之道。
 
筆者有聞坊間部分發行公司營運外,期望兼顧提高觀眾口味及電影多元性,可惜仍只屬少數;當運作機制調節單靠市場反應,觀眾無緣無份作意見交流,扼殺了WEB2.0世界裡著重互動參與的當紅大原則,作為被動一方,可否反客為主,為觀眾提供更多的選擇呢?
 
吸取了《奇異恩典》(講述William Wilberforce解除黑奴制度)的經驗,某個基督教團體引入了另外一齣電影──《美麗人生》(下稱《美》),當《少女孕記》在各地大賣,拒絕墮胎、尊重生命無疑是主台詞,然而,高舉少女未婚懷孕是至潮表現卻是潛台詞,為了個人,置小孩成長於健康環境的合理期望於不顧。
 
現實裡,美國麻省一間高中至少有17名少女相約懷孕,包括多名未成年女生,1懷疑是《少女孕記》引發的效應;而《美》可謂是談及尊重胎兒權利的另外一個選擇,女主角發現意外懷孕後不知所措,而侍應工作同時被辭退,面對生計驟生墮胎念頭,同在餐廳工作的大廚知情後成為她的唯一傾吐對象,大廚沒有曉以大義數說人生道理,反而陪伴女角左右渡過人生幽谷。

原來大廚背後有著一段駭人經歷,讓他重思生命價值,究竟未成形的胎兒是否淪為腹中一團肉?生命誕生、成長是奇妙過程還是人生夢魘呢,家庭究竟是窒礙個人自由發展,抑或是危難裡一座靠山,個人、享樂主義盛行,難免衍生負面影響,不同倫理反思材料可否為人生抉擇提供多於一個思考方式呢?

 

「遊走光影間」電影小組預告
 
時間:2008/9/9(二)7:30pm-9:30pm
地點:明光社(九龍旺角洗衣街229-231號永光花園1樓.近花墟界限街體育館對面)
電影:《Juno少女孕記》
報名:致電2768 4204(鄧小姐洽)或
登入網址http://www.truth-light.org.hk/media/activity-movie-group/index.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