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圍城》 ── 保鏢與刺客?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4/05/2010

近期看《十月圍城》,令人看得有點沉重。

還未夠五分鐘,故事中的興中會會長楊衢雲(張學友演)還未說完民主的意思,就被人暗殺了,彷彿爭取民主就會流血,就要有心理準備要犧牲似的。故事在這次暗殺行動後徐徐展開,眼見一個個平民、商人、軍人、乞丐、文人,為了未來的革命家孫中山(孫文)來港籌劃革命,一一獻上生命,義無反顧。

但他們都不是純粹為民主、為革命。有的為了愛情;有的為了親情;有的為了重拾自己的尊嚴;有的甚至連自己成了革命烈士,也不知所謂何事,連自己在保護甚麼人,也不知道,就單純的去做。難怪,有些影評說,抽空了故事背景,這套電影的名字就如其英文片名一樣:《Bodyguards and Assassins》(保鏢與刺客)。

當然,故事中亦有人知道民主的意思,並願意為此冒險的。孫文在故事的結尾,說自己經歷十年抗爭,同伴離開的離開,去世的去世,不禁語重心長的,向十三省的代表說革命的新定義:「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這痛苦,就叫做革命。」

有人曾以此電影作政治論述,1稱這是後回歸政治。香港人只能靠自己的血去換取民主,就是故事中代表著英國人的警察隊的華探長史密夫(曾志偉演),都只能努力送你行「一程」,之後的民主路還是要靠社會上一個個不同階層的小人物,用生命和血去爭取過來。華探長走前曾說:「老闆話五分鐘之後,呢度無晒警察,中國人的事中國人自己搞。」他一走,就是連場「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殺戮。

看起來,挺像的。唯一不同的是:《十月圍城》這個爭取民主故事,充斥著的是革命、暴力;現實的世界,是否真的又只有革命、暴力?痛苦,又是否必然?

寫稿當日,立法會還未補選(變相公投?)。見刊之時,應有結果了。香港人爭取民主的故事看來未必在一時三刻可以寫完。筆,仍在故事中每個小人物的手中。
 
1. 2010/01/05,譚以諾,《書寫空間》部落格,《後《新龍門客棧》之《十月圍城》》,http://enochtam.wordpress.com/2010/01/05/後《新龍門客棧》之《十月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