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變不「亂」
香港市民求變心切,從今屆立法會選舉可以清楚反映,在候選人中新人輩出,加上不少議員因為年齡或個人問題而不再爭取連任或連任失敗,立法會必定會面目全非。無論政府和市民大眾是否願意,大家都必須重新定位。
不少年青人對現況不滿,甚至提出一些激進的口號和尋求翻天覆地的改變可以理解,社會、甚或教會必須認真聆聽年青人的聲音,正視他們的需要當然重要。不過,大家不能忽略的是,對現況不滿的其實亦包括不少中年人和長者,而隨著香港人愈來愈長壽,人口老化是必須正視的社會問題,因為他們在人口比例中亦愈來愈重要。政府和年青人其實亦必須聆聽中年人和長者的聲音,長者的經驗雖然不會永遠是對的,但學生和年青人重視的理想和原則,亦不見得一定永遠是對的。近年的社會運動最令人憂心的一個發展,就是不少人將自己的看法絕對化,以及將與自己不同的聲音妖魔化。
在整個社會不分年齡和階層都怨聲載道的大氣候之下,變是必須的,不單立法會議員要換,政府的主要官員亦必須有所改變。不過,單單是換張面孔是不足夠的,更重要的是思維和態度上的轉變。聆聽、對話和互相尊重是帶來建設性改變的起始點,當大家都厭倦無日無之的意氣之爭和互相謾罵,請撫心自問,怎樣才能真正改善現況呢?
無論是今次立法會選舉,還是明年的行政長官選舉,不少市民求變心切是無可避免的,不過,改變不是為了帶來更多的混亂,而是要撥亂反正,手中有票的必須小心,作為選民不單可以行使公民的權利,亦要履行公民的責任。不細心地考量候選人的政綱和往績便隨便投票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面對新的世代,教會和社會很多傳統的觀念亦必然面對挑戰,例如對性傾向歧視條例、同性婚姻和跨性別議題的看法;對公民抗命、暴力抗爭、以及身份認同的問題,年青一代與他們的父母輩亦可能有很不同的看法。互相指責並不是解決分歧的有效方法,真理並不一定站在人多聲大的一方。回歸真誠的對話溝通、回歸情理兼備的思維模式。記著自己不是上帝,不是真理的化身,而是真理的追尋和追隨者,才是處於急速轉變的世代的應有態度,讓我們和整個社會不至愈來愈紛亂。
在這紛亂的世代,我們願與一眾承認自己不足,但仍希望盡自己的綿力改變教會和社會的弟兄姊妹及市民同行,在亂中尋序。請繼續以代禱和奉獻,支持我們的需要。
你的弟兄
蔡志森
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