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財事大 「失心」事更大
很多年前,中國內地曾流行一個笑話:「一個老農夫買了種子,地卻沒有任何出產,因為種子是假的。老農夫決心一死,買來一瓶農藥喝下,結果死不成,因為農藥也是假的。一家人慶幸老農夫沒有死,決定買來一瓶好酒慶祝一番,結果卻是全家人都死了,因為酒是假的。」伴隨著這則笑話是另一句流行名言:「在大陸甚麼都是假的,只有騙子是真的」。
內地充斥假食物或假用品已不再是新聞。一般而言,人買了假東西,大多感到氣憤、自責及自覺愚笨。不過有時,人明知東西是假的,也願意付出真金白銀,只因為買家買假東西的同時,也買了假身份,而這些身份都可以讓他們從中獲得「利益」,例如他們買了假的大學畢業證書後,成了假的大學生,一來方便他們日後就業,又或是修讀更高學位。最近,又有記者發現在深圳有不法之徒專門銷售僧侶的服飾、護身符,以及證明僧人身份的假戒牒等物品。只要花費約千元,騙徒便能買整套生財工具,變身某間著名寺宇的高僧,在深圳或香港街頭向善信招搖撞騙。
雖然內地人坦承內地騙子多,但騙子其實不一定是內地人。筆者曾看過一篇所謂的本地「爆料」文章,文中提醒老師們不要借出淘寶戶口給學生,因為曾有老師因而被學生揭發一身名牌原來來自淘寶;此外,也有老師被揭發在淘寶購買假的保時捷鎖匙,以假扮富人追女仔。淘寶事件被揭發後,涉事老師們當然讓學生失望,可是話說回來,雖然老師的行為不當,但老師們也有可能對學生失去信心,因為一開始,老師願意借出淘寶戶口給學生,也是出於方便及信任學生,誰會想到自己因此而被「起底」?無論是老師或學生,都在欺騙事件中失去了對別人的信任。
無日無之的「偷呃拐騙」,對香港人而言可說是防不勝防,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物及自尊心,大多數人唯有「積極」地參與「來者皆拒」的行動:來歷不明的電話——不接;見到行乞的人——無視……雖然大家提高警覺,防止騙徒有機可乘是件好事,但長此可去,整個社會或會漸漸對人失去信心或憐憫之情。這或會讓一些有意義的調查難以進行,也有機會讓真正有需要的人得不到幫助。
欺騙行為的可怕之處,除了在於騙走了我們的金錢,也同時偷走了受害人的信心或善心。
《成報》 26/11/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