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刪界與劃界 只是一線之差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7/11/2015

提起跨性別政治議程,很多人會即時提起洗手間男女廁的爭論,甚至有人認為外國因而提出的「廁所法案」是不切實際,多此一舉。可是,對於跨性別政治議題來說,能打破一個為著男女性別而設的界限,就是成功。可以說,跨性別政治運動和酷兒運動一樣,都是嘗試越界的行動,爭取將界線除去,甚至在最後重新劃界。

跨性別其實是一個泛稱,當中除了有完成整項變性手術的變性人,也有只完成部份手術,甚至從未做過手術的跨性別人士及易服者等,但總括而言,他們是一群希望不一定以生理性別去決定自己的性別角色,或性別裝扮的人。所以,對他們來說,用其生理性別去處理關乎他們的一切事,是一種壓迫。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一份報告,論及跨性別人士所受到的侵犯和攻擊,就包括用他們不希望別人用原生性別來形容他。例如由男變女的父親,當其女兒和太太叫他爸爸和丈夫時,會令他感到不舒服;另外就是故意模仿他們的聲音,打扮等等,都會令他們感到不安和受冒犯。

同理,一切以男女來作分別的東西,例如洗手間、更衣室,甚至身份證、考試證上的男女稱等等,他們都認為必須打破。對跨性別的朋友來說,這些界線令他們每天都活在抗爭中,他們每天都因為這些有意或無意、出於個人或是制度上的「冒犯」,而加深了他們對社會制度的不認同,最終要求解放。

 

跨性別人士的越界舉措與理據

要打破界線和規限,首先要有願意越界的人。跨性別人士作為越界者,他們極力將自己的越界行動形容為合理,當中的方法除了稱自己患病,另一個就是權利,意指自己有權選擇自己的心理性別,即使自己生理性別是男性,也應該可以用女性身份示人。對跨性別人士來說,這是他們的表達自由,不宜亦不應被監控或者無理被定性。

他們認為一切的性別都只是裝扮,所以一切的規則都是人定的,都可以改變。部份持酷兒理論的學者更認為,基督教本身就有打破界線的特質,他們更引述耶穌本身就打破神性和人性、生和死、永恆和有限、恩典和罪等界限,以超越和越界的愛去愛我們,所以耶穌也是一名酷兒,只要我們學效基督的愛,就可以超越很多我們在受造世界中所看到的不必要的界限與規則。

跨越界線變成刪除界線,不少社會人士曾以不同方式去嘗試回應跨性別人士的要求,例如用「身份確認」的向度。以洗手間問題為例,部份人曾提倡加入「中性」洗手間或浴室,令跨性別人士可以自由進出自己的空間。隨後,又有部份跨性別人士進一步要求有一致的空間,例如:以性別一及性別二來代替男女;不再區分中性廁所,男女在同一空間如廁等,所以要麼就讓他們到其認為舒服的空間,要麼就取消一切性別的規限,好讓大家都得到解放。

於是,他們就由跨界的政治運動,變成刪除界線的政治行動。他們及後繼續爭取的是取消一些他們認為不必要的性別申報,所以結婚時不用「男女」,只要「兩個人」就好了,甚至結婚前也不應及不用告訴對方自己的真實性別,以及是否曾做過不可逆轉的變性手術,因為兩個人結婚,相愛就好,其他事不需多理。此外,出世紙亦不應寫明嬰兒的性別,應該留空,讓孩子成長後按自身情況決定,因為孩子不一定接受生理性別,應該給予他們空間選擇或不選擇。

 

退一步思考跨性別政治議程

跨性別政治議程既然是同運政治的一員,他們共同採納了一種形態:同樣都在規範下受遏抑,之後要求解放固有制度,並要接納他們,一起過共融的生活。所以他們很自然就將自己形容成小眾及弱勢,並有自身的故事,別人要尊重個體的獨特性等特點,好讓社會更能以一個包容與體諒的向度去與他們相處及同行,之後往往就是刪除固有界線,甚至為社會定立新界線。

於是,我們會問:跨性別人士如果是一群有需要的人,他們面對的困難,不論是因著社會制度,還是因著與不同的人接觸而產生,其訴求是否合理?社會可以提供一個怎樣的空間,讓他們不被傷害?同時,我們也要問那些同運議題的界線可以擴闊至何種境地?又是否有必要去擴闊呢?這些界線被抹掉後,之前所面對的問題就是否會得到緩和?以法例充權來化解某些情況,是否一個合理的倫理想像?又是否能解決現時跨性別人士所面對的攻擊、壓迫和困境?

當然,有人會認為可以參考英國的例子,那看似很成功,但當中的處境能否直接放在香港使用?我們有沒有考慮香港的文化與民情?如果強行以西方模式硬套在香港處境,又是否合宜?我們又有沒有更好的出路?界線很多時不一定是範規和約束,有時亦是一種提醒和保護,人與人之間的界線,不單是主觀的感受,也是客觀的尊重。
 

 
參考資料:

Nadal, K.L. “Gender Identity Microaggressions: Experiences of Transgender and Gender Nonconforming People,” in That’s So Gay! Microaggressions and the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Community: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P sychology.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3.

Cheng, Patrick S..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Liberative Ethics,” in Ethics: A Liberative Approach, ed. Miguel A De La Torre , 207-221.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2013.

Stocks, Thomas. “To What Extent Have the Rights of Transgender People Been Underrealized in Comparison to the Rights of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Queer/ Questioning People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genderism 16:1 (2015) 1-35.

關啟文。《同性與變性》。香港:宣道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