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偏見:性工業前的兩塊大石?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3/07/2007

性工業萎縮– 禁忌、偏見累事?

「…『香港性文化節』…當中論壇題目為『你會加入性工業工作嗎?』…藥品業…成人刊物…性用品業…成人電影…表演等…都稱為性工業…吳敏倫醫生指,香港的性工業得不到其他工業一般的自由及權利,行政上遇到不合作及偏見…吳敏倫醫生認為,現時性工業市場已世界化,香港社會對性存在禁忌,只會令性工業繼續萎縮;而性教育被禁忌阻隔,只會令社會在性罪案、性病、婚姻等問題上損失更多…」[1]
 
在吳醫生的定義裡,性工業包括成人刊物、成人電影、表演、性藥物、性用品等,可說是一籃子東西,而當中有部分的確與市民大眾息息相關,例如醫療及藥物發展,又或安全套等用品,前者關乎公共健康衛生、醫療成本,後者影響家庭政策、人口控制、性病蔓延。所以,有部分性工業的價值是值得被肯定的。
 
但吳醫生認為香港性工業在「行政上遇到不合作及偏見」,例如「商場及地鐵,對關注性討論題材,就連國際性論壇的海報及宣傳物亦不能擺放」,不過筆者卻質疑這是性禁忌/偏見所引致還是個別事件。因為近兩年亦有一些以性為主題的舞台劇在地鐵站內宣傳,扶手電梯旁亦經常看到安全套廣告。論「性」的程度,這些活動或產品比國際論壇更「性」。但如果對性充滿禁忌和偏見,地鐵公司會容許這些宣傳嗎?吳醫生所列舉的不合作個案可能是出於商業因素考慮而非禁忌或偏見。
 
那麼香港性工業萎縮是因為社會性禁忌滿佈?還是這是一個經濟現象、社會供與求的結果呢?就如製造業在本地萎縮一樣,或零售業受到網上購物型式影響般,或許性工業在本地的情況,也可以客觀地、宏觀地分析前因後果,而非動輒歸咎於「禁忌」。

尖東不夜天沒落的啟示

首先,若社會大眾對性有那麼大的需求,便自然會出現需求現象,這是簡單不過的經濟定律,這些現象可能是:「偉哥」供不應求、成人刊物期期加印再售罄、安全套賣斷市、「架步」客似雲來等。歷史證明,即使是政府立例禁止某些行為或物品,若果市場出現大量需求,黑市便會彌補這個缺口,例如美國二十世紀初全國禁酒,最後失敗收場,便證實市場供求的力量即使政府要阻止也阻止不來[2]
 
但本地性工業是在萎縮中嗎?還是轉型中呢?又或兩者混合進行中呢?八、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夜總會現象-- 還記得尖東的霓虹燈、不夜天景象嗎?光輝不再是因為性禁忌?性禁忌有這麼大的力量?看過電影《金雞》的朋友還記得戲中提及本地舞小姐市場失勢的原因吧。非因性禁忌,而是內地妓女南下漸多,對尋芳客來說絕對是「價廉物美」,而且選擇更多。另外,北上及過大海尋歡風氣日盛加上港人北上工作人數日漸增多,令本地黃業「客源」下降,再加上經濟不景氣– 夜總會是十分高消費活動,此消彼長,夜總會沒落是歷史巨輪必然的發展,並非因為性禁忌。

「鹹書、鹹片」,還有市場嗎?

本地成人電影及刊物沒落亦是如此。曾幾何時,港產三級色情影片幾近打入本地主流電影市場– 兩位葉姓女星「一時瑜亮」;不少半紅不黑的演員均望一脫成名,靠三級片殺出血路;即使是一些頗有名氣的演員亦不介意演三級片…但今時今日這一招還行得通嗎?就算是一般港產片都自身難保[3],更不要說三級電影了。年青觀眾傾向網上獲取娛樂,包括色情娛樂,加上「老翻」猖獗(大部分都是日本及美國色情影片),均導致本地三級電影沒落。[4]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並非好此道者少了,而是人家根本看不上港產成人電影。因此,把本地成人電影萎縮歸咎於性禁忌其實亦太抬舉了後者。
 
那麼,成人刊物方面又如何?首先,香港是有出版成人刊物的自由(相對內地沒有),只是需要分類、加警告字眼及包膠袋[5],這種做法亦是大部分歐美社會均採用的政策,香港並非獨流。相反,本地並無官方指引要求成人刊物或物品放於雜誌架高處出售,而在同性婚姻合法化、年年有大型同性戀巡遊的加拿大,成人雜誌不僅需要放於雜誌架高處,更需「遮遮掩掩」,務求未成年人士「眼不見為乾淨」。[6]若這做法是性禁忌的表現,那麼這個性禁忌可說是頗「全球性」,就如吳醫生說「性工業市場已世界化」…
 
香港傳統成人刊物的確是在萎縮中,失勢的原因之一:坊間八卦娛樂雜誌比傳統「鹹書」更鹹,但拿著出街又不會被人指指點點,相反「鹹書」則讀者群老化,市場疲弱,難以一爭長短。第二個引致傳統成人刊物失勢的原因…又是互聯網。色情資訊、色情圖片、色情小說…以往要「歷盡艱辛風險」才能擁有的東西,在IT時代只要動一動手指及滑鼠便唾手可得,而且更是「全球性‧世界化」,快捷而且便宜,試問本地傳統成人刊物焉有不萎縮之理?不過這又與性禁忌無關。[7]

橫向比較– 賭馬投注下跌

其實這些「萎縮」現象並非只在性工業出現,例如近十年賭馬投注額持續下跌,又會否是「賭禁忌」或社會上一些「道德保守團體」引致呢?根據資深練馬師簡炳墀分析[8],不少賭開馬的中年人士轉向打高球,年輕一代則轉向賭波,加上馬會本身一些失誤政策,繼而影響賭馬投注,但這些因素和情況卻不見得和甚麼禁忌、道德有太大關係。
 
當然,有些與性有關的議題的確需要注意,甚至投放資源改善。例如港人性生活次數全球倒數第五便是個需要關注的問題[9],但這現象是否因為社會上的性禁忌引致呢?還是可能是因為工時長、壓力大、缺乏運動、狹小的居住環境,甚至涉及飲食營養、身體健康、環境污染等因素引致呢?但願有關人士不是又把問題歸咎於性禁忌吧?

避無可避的議題– 娼妓合法化

探討發展性工業,定會碰上一個議題,但這偏偏是吳醫生沒有提及(或報導缺漏了)的一項,便是「娼妓合法化」。某程度上,這議題亦是戲肉所在。為甚麼呢?從理念角度,整個以性為主題的工業,到最後是必定發展到一個地步– 合法地用錢買性或性服務,這個道理看荷蘭便明白。
 
從商業角度,性商品、性服務等,單靠社會上一般伴侶關係(包括已婚、未婚、同性戀、異性戀),發展始終有限。以安全套為例,若以一般市民為對象,使用量必然有限,一位成年男性平均一年使用約六十多個[10],但「架步」則必然需要經常大量入貨。若娼妓合法化後,可估計嫖客人數亦必然會上升(參考自賭波合法化後的情況),對安全套生產商來說,這一定是好事,就如一個駕駛風氣普及的地方才有汽車商品銷售及生產的市場一樣。加上現時娼妓合法化的倡議者認為合法化可使妓女免受黑社會剝削和警察濫權、增加稅收、控制性病蔓延等,屆時要求政府「發展性工業」的議程內,「娼妓合法化」必不可或缺。[11]但合法化是否任何問題的萬靈藥呢?還是會引伸出其它更多問題呢?例如骨牌效應或滑坡效應,這都是需要謹慎處理的課題。

全無性禁忌– 性開放的桃花源?還是潘朵拉的盒子?

世上到底有沒有地方完全沒有性禁忌?設置法定紅燈區經常被視為一個地方是否性開放的指標,但這政策其實正正反映出性交易只可在某些地方進行,不可在任何一處進行,即使在性開放的西歐國家亦如是,可見沒地方全無性禁忌,只是開放程度不同。另一例子-- 「同性婚姻」可說是不少同性戀運動人士的目標、容許脫衣舞等成人表演亦是不少人視為一個地方性開放與否的指標,而這兩件事在加拿大是完全合法的,但在售賣成人刊物、影帶、管制兒童色情資訊方面,加國則比香港更保守,更多規限,更嚴苛,正反映出世上根本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全無性禁忌。
 
香港又是否真的性禁忌滿布?指標一:便利店把安全套放在最當眼的位置擺賣而不像香煙般放在收銀員身後,香港亦沒有條例規定購買安全套需要出示身分證明文件或須年滿十六歲。指標二:香港是全球唯一有裸體成人刊物合法公開出售的華人城市[12],而且有關售賣時的擺放位置規限甚少,並不如美加等國,若從這觀點看,香港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城市之一,可說是當之無愧。

性工業實況和色情文化的影響

基於以上所引用的例子和論證,可見本地性工業實情並非萎縮中,而是轉形中– 網絡化、國際化、跨境化,萎縮的只是傳統性工業。但這個轉型過程亦顯示出一個問題– 未成年人士能夠輕易獲取色情資訊,主要是從網上瀏覽或下載,而這個現象帶來的影響到近年開始「發作」,最顯著的莫過於近期一連串的青少年性罪行-- 「三名初中生強姦禁錮11歲女生」、「17歲男生強姦前女友」、「戀足搶鞋少年案」、「兩10歲男生涉非禮同齡女同窗[k1] 」、「三青年涉姦兩女童」、「教院生涉姦小女友」、「兄涉姦13歲妹誕嬰遭揭發」、「教授子與初識12歲女性交」[13]…這些案件均指出一個現象,就是本地性罪行-- 不論加害者或受害人-- 低齡化情況增加。[14]
 
在這些案件中,不少有關肇事者的心理報告均指出一個事實,就是接觸色情資訊是會上癮,並有機會引致性罪行,而色情卻是性工業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元素。雖然一個人在接觸色情資訊後並不一定會即時性侵犯或性騷擾他人,但反過來,據一些專業人士和性罪犯的描述,長期接觸色情資訊是「成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亦可說是把其幻想化成實際行動的「催化劑」。[15]因此,雖然性工業裡某些「行頭」對社會有一定價值及貢獻,但因為當中不少行頭和色情文化的關係可說是唇齒相依,所以發展性工業會否助長色情文化擴散呢?若果有人以整個性工業為前題,或用上「偏見」、「禁忌」、「歧視」等字眼,便需要細心和客觀地分析思考,並不能掉以輕心。
 
話說回來,政府及社會亦需正視性禁忌的影響,因為這是推廣性教育的障礙,特別是家庭性教育。但過程亦不可操之過急,因為任何禁忌在社會「成形」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必有它的歷史因素和需要。相反,在分析這些禁忌中,更可從中了解有甚麼部分(或教導)需要保留(但屆時大多不會以「禁忌」的形象出現),甚麼部分需要移除,從而保留更多正面風氣於社會。其實性工業和其它工業一樣,興衰亦是跟隨著經濟發展定律,反而,當務之急是幫助青少年建立健康和全面的性觀念和品格,這才是發展和諧安定社會的策略,亦是增強本地競爭力的重要方法。

 

 
[1]新報(2007)“性工業發展被受歧視”,6月1日。
[2]美國當年禁酒失敗可從「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天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政府急需新渠道增加稅收;地利:加拿大、墨西哥及加勒比海等地方不斷有私酒供應,令本地雖無飲用酒生產,但貨品仍不絕於市,黑道勢力更經常為爭奪這口肥豬肉而發生暴力衝突;人和:經濟蕭條市民大眾便傾向借酒消愁,對酒精類飲品的需求大幅上升。
[3]2005年57部港產片,2006年51部,可說是「穩步下揚」。
[4]太陽(2007)“露翻四仔網上任睇”,1月15日。
[5]其實近年已有一些「按摩/娛樂指南」刊物沒有列入第二類物品,兼且還放在一些便利店雜誌架的中層當眼處,不知道是沒有人反映意見還是已經送檢過,但仍裁定為第一類物品?
[6]筆者於北美生活十數年,亦曾留學英國,旅遊荷蘭、俄羅斯等地,發現諸國在有關方面的政策近似。
[7]李自成(2007)“鹹書的In & Out”@《CUP》,一月刊,第60期,p36。
[8]2007年6月4日早上8:30無線新聞報導。
[10]這個數字是以「杜蕾斯」安全套公司進行的全球「性」調查得來的數字下計算出來:香港人平均一年78次性行為,若八成性行為使用安全套,亦只是一年使用62個安全套左右。參Durex Global Sex Survey 2005, http://www.durex.com/uk/files/2005_GGS%20Report_final.pdf
[11]見拙文“娼妓規範化可能?可行?”,http://www.truth-light.org.hk/form/sex/recentnews-20061103.doc
[12]江湖忠人(2006)《老鹹書》,香港:次文化堂。
[13]星島(2007)“初中生非禮禁錮女生罪成重判”,6月29日;明報(2007)“學生強姦前女友自揭曾非禮搶劫”,6月29日;香港經濟日報(2007)“戀物少年判感化禁看色情網”,6月6日;am730(2007)“16歲戀物狂感化令18月”,6月6日;明報(2007)“兩10歲童涉非禮女同學被捕”,6月16日;太陽(2007)“三青年涉姦兩女童控方稱掌罪證圖片”,6月28日;太陽(2007)“教院生涉姦小女友”,6月23日;太陽(2007)“兄涉姦13歲誕嬰遭揭發”,6月2日;太陽(2007)“教授子與初識12歲女性交”,5月30日。
[14]東方日報(2005)“鹹牒壞腦青少年性罪犯倍增”,9月1日。
[15]Ibid;太陽(2006)“男生睇鹹網想非禮”,9月13日;亦有研究顯示,色情電子遊戲亦有催化性騷擾的可能,參:東方日報(2006)“色情電子遊戲催化性騷擾”,7月24日;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瀏覽色情網愈多的年輕人,愈易有性騷擾他人的傾向,參:明報(2007)“年輕色情網民激增”,1月4日、蘋果日報(2007)“本港60%大學生常睇鹹網”,3月4日,Meyer, J (2000) “Brief Summary of the Root Causes of Sexual Assault”, Colorado, US: Colorado Coalition Against Sexual Assault, www.ccasa.org/documents/Root_Causes_Short_Description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