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友善政策與家庭生活教育

梁林天慧博士   |   中大/城大 兼任講師
30/08/2012

關愛家庭

關愛家庭可說是一種普世價值,重視家庭更是亞洲國家的特點。不少國家有法例去保障家庭的健康發展,以確保家庭可為其成員繼續提供支持、人生意義,為下一代提供保護、教養等重要功能。最近,香港甚至有電視劇以《愛,回家》為題,歌頌親情的可貴、獨特;以及家如何為眾人帶來無可替代的祝福。這劇集不禁令人記得香港大學不久以前發表過的研究報告,提及香港市民普遍重視家庭,抱傳統觀念:不要離婚、不要同居、不要同性戀、不要太遲婚、要有孩子、要照顧長者……但是現實中,我們卻看見身邊有眾多同居、離婚、已決定不生養孩子的親友。[1]面對改變中的家庭現象,不少港人只有無奈!

面對困難的家庭

進一步的研究帶來更多叫人擔心的地方,富裕的香港有以下面對種種不同困難的家庭:

  1. 低收入者:根據政府統計處,本港現有約50萬戶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家庭(家庭收入在中位數一半以下),這些多為核心家庭。
  2. 單親家庭︰離婚的數字十多年來有增無減,從2002年的30,000宗升至2006年50,000宗。據2006年的統計,有72,000戶為單親家庭,100,000名兒童在這些單親家庭成長。
  3. 跨境家庭︰政府統計處指出,由1996年的2,400戶增加至2006年的21,000戶,增幅達9倍,而中港婚姻的數字佔全港結婚數字的42%。反映中港兩地的文化、習慣、價值觀正在逐漸磨合,變化中。
  4. 家庭暴力︰多年來,發生在家庭中的暴力事件也不斷增加,其中包括虐待配偶、虐老、虐兒。2006年的統計約7,980宗,以虐待配偶佔最多。[2]

教會、學校與機構的角色

聖經對婚約的本質(神聖、長久、排他)及婚姻生活(愛與尊重、對配偶忠誠、沒有隱瞞)均有詳盡、清晰的教導。教會、學校與社會服務機構更可多推動婚前輔導、婚姻或家庭生活講座,小組查經等,藉這些活動接觸鄰居、與他們分享聖經的教導,介紹他們認識信仰。
 
教會的領袖可考慮藉講壇信息、主日學教導信徒要重視主日(安息日)。筆者認識很多信徒家庭,每星期天確是一起上教會,無奈是「同檯吃飯,各自修行」:家庭成員只顧參加自己年齡組別的精彩活動,甚少有彼此交談的時間,實在可惜!筆者想起七十年代曾在北美唸書,當時逢星期日大部份的商店關門,居民都樂聚天倫。無奈在物質化、經濟掛帥的今天,這種「把週日留給上帝與家人」的優良傳統已難再找得著了!

推出家庭友善政策?

上屆政府曾就研究家庭政策成立委員會,可惜要達成共識、釐出政策、付諸有效推行實非易事,在今天多元、容易惹起爭議的香港社會,要釐定「何謂家庭」也未必容易;政府若出手支持面對困難家庭,會否被認為使這些家庭過分依賴,削弱了這些家庭的自我調適、自然更新功能?如何為面對困難的家庭作出定義,才算公正、公平?[3]再者,如果家庭的健康也要政府出手維持,這種做法對香港的長遠發展合適嗎?
 
可能比較適合的做法是政府在考慮各政策時,也考慮該政策為本港家庭帶來甚麼影響(family impact statement),或者在確定落實政策前,從家庭的角度分析看看,另外可主動或帶頭設計一些能輔助家庭、促進履行其功能的措施,如鼓勵企業為員工提供照料孩子的服務、接受甚至開闢在家工作的職位、確立合理工時等……
 
面對離婚數目不斷增加,而家庭暴力的持續嚴重更是叫人擔心,政府可否鼓勵市民多考慮婚前輔導?繼續鼓勵在社區推行家庭生活教育、婚姻調解服務,讓市民了解要獲得家人的關愛與支援,便需要透過不斷學習、下定決心把家庭的健康與家人的需要,放在人生的優先地位。而在決定結婚之前,也應多理解配偶、自己,認同婚約的重要及排他性。在傳宗接代外,穩定的婚姻是雙方情感的支柱,也是孩子們學習定出人生的優次、吸收正確價值觀的地方。
 
很高興得知政府正考慮讓父親享有侍產假,這安排如去年實施的最低工資應會讓貧困家庭受惠,企盼市民皆能意識到家庭的重要,在9月的立法會選舉中留意及考慮各候選人是否重視家庭,有否提出可以真正輔助家庭的政綱,確保家庭得以健康發展。
 
總結來說,重視家庭,作息有時實是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決定和安排。政府可以扮演輔助角色。港人自覺非常重視「家」,到了危急關頭總是自保,甚至聲言做每事皆為了保住家庭,但有否在平日將重視家庭付諸實行,如每週騰出時間親近家人、多容許彼此商討事情、共渡難關呢?
 
其實自求多福、只求保衛家庭的心態略嫌落伍,首先:要使家庭幸福也要為家庭建立支持系統,如有其他家庭、社會團體作伴,頻密地彼此支持,家庭的向心力及團結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時至今日,港人亦可多投入社會,參與公眾事務,為眾人的事出一分力,為孩子樹立好榜樣之餘,也做到各方面都平衡發展。
 

 
[1]Trends in Family Attitudes and Values in Hong Kong, 2008,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社會福利署
 
[3]禤智偉博士(2009), 解構特區政府的家庭政策—2009年「家庭友善政策初探」研討會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 第2009期  p.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