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非、雙非、三非(下)

朱景玄校長   |   新界校長會會長
14/06/2012

上次談到,香港該如何處理「三非」和沒有香港出世紙的「單非」兒童在香港讀書的問題。特首曾在施政報告指出,教育乃香港其中一項重要產業,絕對值得,也有需要大力發展。所謂「產業」,簡單一點來說就是要「創收入」、「高效益」。為此,必須要投入資源,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同時開發大學及專上教育。

鼓勵成立私立大學、增加大學學位的工作,政府已進行多年,然而中、小學和幼稚園教育,又是否有開拓的空間呢?

開拓基礎教育,提升素質固然必要,但也要增加學生人數。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讓「三非」和沒有香港出世紙的兒童,入讀資助或官立學校。畢竟並非香港公民,他們輪候學額的優先次序,理應在本地學童之後;並建議收取與成本掛鈎的學費,即小學約每年三萬多,中學四萬多。要多收學生,自然需要增加學額,但切記要以平均為原則,以免家長感到子女入讀名校的機會降低。

讓「三非」或外來學生入讀政府資助學校,對他們以至本地學生均存在正面影響。首先,可幫助外來學童學習本地語言,加速融入社會。另一方面,亦為本地孩子提供接觸不同文化的機會。香港作為國際都會,讓下一代盡早認識非本土文化,是鼓勵他們探索國際資訊的絕佳方法。

辦好教育之目的,除了培養人才,還希望藉此吸引人才流入。不過,與其吸引外地學生入讀香港的大學,倒不如培養一批對香港有歸屬感的優秀本地生,好使他們畢業後留港發展,作出貢獻,這樣對香港的整體和長遠發展,必有更大裨益。
 
 

關注範疇: 
青年文化
社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