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謙卑憐憫行公義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2/03/2012

追求公義是普世價值,每個人的心底都渴望得到公平、合理的對待,但現實是香港社會卻充滿不公平、不合理的情況,市民大眾的怨氣愈來愈深,社會上的抗議、抗爭亦愈來愈多,作為關心香港市民的好鄰舍,教會是不能忽視這些不公義的社會狀況的。

不過,社會人士關注的公義往往集中在政治制度、財富和資源的分配這些熱門課題,而著力關注貧富懸殊、反對地產霸權和爭取政制民主化的團體亦愈來愈多,相對來說,在一些影響深遠,但並不會即時看到其負面影響的範疇卻容易被忽略,例如文化和倫理。而教會在這些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事上,有其無可推諉的責任,因為在香港這個功利社會,若果連教會也不關心倫理和價值觀的問題,大家還可以期望誰呢?

公義範圍廣

對於一些人認為教會不應只關心一些倫理道德的問題,並且認為只有關心政治和貧窮等議題才是真正秉行公義,個人不敢苟同,當然,對於政制民主化和貧富不均等問題,教會不應視若無睹,但並不表示這是唯一重要及人人皆要全力參與的。明光社轉眼之間已成立了接近15年,一直以來我們關心的主要是傳媒文化、性文化以及一些涉及生命倫理的課題,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關心社會上其他的不公義,而是我們相信自己與其他基督教團體是伙伴的關係,我們亦與很多關心不同弱勢群體的基督教機構組成網絡,大家既有合作,亦有分工。沒有一個機構可以事事關心,亦沒有一個議題需要人人付出同樣的心力。我們分開時的確各自關心本身的議題,但合起來時大家可以發現,其實香港的教會和機構所關心的公義範圍是很闊的。

另一方面,關心色情文化氾濫、賭風蔓延和性解放這些看似主要涉及倫理道德範疇的事,其實與公義亦息息相關,因為色情氾濫和性解放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青少年和兒童,他們由於心智未完全成熟,分辨和自制的能力較弱,容易被扭曲的性觀念所誤導,而婚前性行為、意外懷孕、墮胎、性侵犯、甚至染上性病和愛滋病等嚴重影響一生的後果,並非他們所能預計和承受,在面對這些歪風的時候,他們是相當弱勢的。任由性解放對婚姻和家庭帶來負面影響而保持沉默,本身亦是不義的行為。至於受沉迷賭博影響的家庭,特別是當中不少主婦和兒童,本身何嘗不是需要大家關心的弱勢群體呢?

憂非友即敵心態

今天在社關路上,其中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就是非友即敵的心態,有些團體常常將自己關心的議題無限擴大,好像認為自己關心的問題就是最重要的,而自己採取的立場一定是最正確的,以至其他人雖然沒有反對,但沒有積極支持,都可以成為罪名,若有不同的意見和立場,更動輒口誅筆伐。這種社關的態度其實是另類的霸權,是打着公義反公義的行為。

在參與社關這十多年,個人深深感受的就是行公義必須以憐憫和謙卑的態度出發,否則很容易會跌入自義的陷阱。一些人以為行公義等於替天行道,經常站出來以審判官的姿態批判政府以及其他與自己不同意見的人士和團體,聲嘶力竭,青筋暴現,並且常常採用肢體抗爭和語言暴力。但個人卻認為我們應常常謹記自己不是上帝,沒有審判世人的資格,我們不過是上帝的信差,負責向其他人宣告上帝的心意、天國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不是我們訂立的,而是我們以一種謙卑的態度,認真查考聖經,將個人的性格、偏好和觀點儘量放低。而我們領受了聖經的教訓、天國的價值觀後,之所以逼切地向其他人宣講,不是要教訓甚至審判自己認為是無知的世人,而是因為愛、因為憐憫,不希望看到其他人走錯路,甚至滅亡,因此十分肉緊,苦口婆心地勸喻他們聽聽我們的呼籲,懸崖勒馬,遠離會對他們及其他人造成傷害的事。以暴易暴地履行公義的人,其實正一步一步遠離公義,甚至逐步成為不公義的源頭。

 

曾經刊載於: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基督教服務通訊》3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