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瘋時代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2/01/2012

短片︰愛瘋時代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2MjAzOTY0.html
製作︰北京麥田映畫文化傳媒工作室
 
《愛瘋時代》的作者說,他所拍的,是他就內地使用智能手機的一些觀察。他所引的例子,看起來可能與香港無關,但背後的相似性卻出奇地一致。
 
在作者的眼中,電話,和其他名牌一樣,早就超越了本身用來通訊的功能。在《愛瘋時代》中,買手機的人,有不懂得用智能手機的,有買不起智能手機的,甚至有連手機是甚麼都不知道的。
 
手機,在片段中,成為「潛規則」。我們以為,在消費社會中,商人最愛為自己的產品增值,到一個地步要為產品建立形象,將產品加入性格,加入意思,加入品味。內地人為手機節衣縮食時,香港人則為了手機簽下長達兩年的「欠單」。可買了回來,還不是一樣只用來打電話、發短訊,最多就是像短片的那位買手機女士說:「沒事就當鏡子來照照。」

手機改變命運?

為了這套「潛規則」,貧農爸爸將畢生積蓄花掉,到城巿買「愛瘋」給在大學讀書的孩子。他連「愛瘋」是甚麼都不知道,但為要下一代脫貧,就付錢。社會的「潛規則」教人相信改變命運的,不是知識,不是能力,而是一部手機。
 
內地相信手機改變命運,不是因為手機的神奇,而是背後的「圈子」。因為手機,你擁有一個圈子,離開了圈子的,恍惚就不再存在。在內地,用智能手機,代表你是富有的,而且與其他名牌相比,智能手機便宜得太容易用來作為攀附的工具。
 
新一代香港人也有這些「圈子」,沒有whatsapp、facebook、手機不能上網貼相的,恍惚就失去與人溝通的權利;沒有無限上網,沒有智能手機的人,幾乎在「圈子」中消失。這些人努力被勸去買一部,原因就是「方便溝通、聯絡、快」,離開網絡,恍惚與世界脫軌,可這軌是誰定的?我們因甚麼理由被說服,跟著這世界的「路軌」走?
 
最可怕的是,流行產物終有一天會被取新產品取替。當你興高彩烈地去追隨時,潮流過了,又有新產品、新功能,舊物突然又變得不夠方便了。在內地,舊的電話淪為窮的象徵;在香港,被揶揄為古老。究竟,甚麼是古老,甚麼是時興,甚麼是窮,怎樣才算富有?這些「潛規則」究竟由別人去定,還是自己也有話事權?全在乎你怎樣接收這些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