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轉化貧窮

吳秀紋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5/01/2012

聖誕剛過,農曆新年將至,又是消費的高峰期,眼看大商場的減價廣告,很多人都不放過「血拼」的機會。趁減價及時搜購便宜商品,的確是精明消費者,但節日的濃厚氣氛也會讓人在不知不覺間作出不必要的消費。
       
請大家捫心自問,是否經常覺得自己「沒有衫着」?但同一時間,家中衣櫃卻擠滿了不同類型,甚至未曾穿過的衫褲?比對德蘭修女去世時,她全部的個人財產,就僅有一雙涼鞋、三件舊衣服和一張耶穌受難像,大家有何體會?
       
筆者很認同,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今年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主持平安夜彌撒時,感嘆地說,現今聖誕節慶祝活動變得愈來愈商業化,過分重視慶祝,但忽略尋求信仰真正的意義。
       
另一邊廂,近日有報章報道有老牌私人屋苑被改建劏房出租,亦有單身人士租住原用作儲物的二十平方呎「迷你倉」,每晚與貨物同眠,如此種種情況皆反映本港貧富懸殊日漸惡化。根據社會服務聯會分析顯示,今年上半年貧窮人口高達120萬多人,平均每5.8人就有一人活在貧窮線下,貧窮率為17.8%,貧窮人口是歷來第二高。同時,中年貧窮人口在過去十年急升三成八至34萬多人,貧窮住戶的數目更增至今年45萬多戶,創十年新高。社聯更預計,未來老年貧窮問題將趨嚴重。究竟現今社會出現了甚麼問題,我們還有出路嗎?
       
德蘭修女曾說:「人類缺少愛心,是導致世界貧窮的根本原因。而貧窮是我們拒絕與他人分享的結果。如果你懷着喜悅給予,你將會得到更多。一顆喜悅的心來自一顆燃燒着愛的心。快樂不須探尋;若以愛待之,旋即得之。我們必須在愛中成長。我們必須不停地去愛,去給予,直到成功。」
       
面對高通脹、居住和食品價格上升等問題,除了改變消費模式外,最重要是富裕人士能真正體恤基層人士的實際困難,在起居飲食以至租金等方面幫上一把,願意同坐一條船去迎接風浪,發揮香港人的人情味及慷慨。
       
新一年的目標,期望我們願意去學習如何有效幫助有需要的人,更願主動伸出手來,帶着包容、接納,親自去觸摸渴求被關愛者的心靈,以愛去為貧困者的生命帶來轉化。
       

曾經刊載於: 
關注範疇: 
社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