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人群 涼水傳情

沈雅詩   |   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資源管理)
15/05/2011

眼見本港貧富懸殊問題日益嚴重,不少基督教團體都積極走到最前線,透過實際的扶貧工作和關懷行動,為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弱勢社群送上一杯涼水。今期《燭光網絡》走訪了四間致力服務基層的福音機構,包括禧福協會(下稱禧福)、新福事工協會(下稱新福)、城市睦福團契(下稱睦福)和工業福音團契(下稱工福),了解她們的事工發展。

禧福︰給他們吃、給他們喝

雖說香港是富裕社會,但事實上,每天仍有不少人身陷三餐不繼的困境,對這班人來說,給他們吃、給他們喝,讓他們「填飽肚皮」,就是最實質的幫助。「其實無論是教關(教會關懷貧窮網絡)的愛心糧倉,抑或是禧福自己本身的食物倉、『耶穌愛心飯』的派飯服侍等,都是在回應貧窮人肚皮上的需要。」禧福基層事工部主任丁愛娣說。

2009年在教關的統籌下,禧福夥拍新福、睦福和工福,一起推動本港教會成立「愛心糧倉」,目前已有43間堂會參與;而禧福自設的食物倉亦同時投入服務,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糧食短缺的貧窮人。

禧福食物倉的主要服務對象為非綜援人士,每位合資格受助人最多可獲發六個星期的食物;教關愛心糧倉的服務對象則較廣泛,同時涵蓋綜援人士,而每位合資格受助人最多可獲發三個月的食物。

另外,自2008年年底開始,禧福每個周日下午都會在廣東道街市,向該區的貧困街坊,例如拾荒者、露宿者、獨居長者等,派出超過100個飯盒,傳遞耶穌基督的愛。

食物市場被壟斷

丁姑娘慨嘆,因為經營糧倉,令她深深感受到香港食物市場被大商家壟斷的不公義情況,小商戶既被打壓,升斗市民便被迫捱貴貨。「現在的食物真的漲價得很厲害,我們入貨,一年也加了三次價,大型超市又本著賺到盡的心態去做生意,可想而知,基層市民的生活是何等艱難。」

為此,禧福打算今年5月在會址內經營一個名為「麥穗館」的小攤檔,期望以最低廉的價錢,為市民提供糧油食品及生活必需品,減輕他們的負擔。但她不諱言,「麥穗館」要尋找貨源也不容易,暫時仍是「摸著石頭過河」。「主要是供應商怕得罪大型超市而不敢貿然供貨給我們,而我們亦無法到中國、越南等地取貨,因為運輸成本太高,因此,開業初期,『麥穗館』的貨品選擇或許不會太多,只有米、油、衣服、鞋履等物品出售,但我們希望做到的,是讓街坊買得開心、買得有尊嚴。」

新福︰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

在扶貧的工作上,新福除派發米糧外,也舉辦很多培訓課程,近年又朝社會企業方向積極發展,為的是要幫助弱勢社群自力更生。

主力服務新來港群體的新福,其總幹事梁友東牧師指出,新來港人士多來自基層家庭,當中又以婦女為主,她們面對不少就業困難。「這些婦女,本身學歷不高,又沒有甚麼技能,加上廣東話未必說得太好,一般很難找工作,即使找到,也是一些工時十分長的工種,例如清潔工、酒樓洗碗等,令她們難以照顧家庭,因而衍生更多問題。」

新福新來港社區及資源中心事工幹事林明真傳道補充,新來港婦女的家庭組合通常較為複雜,很多都是中港婚姻、老夫少妻,他們夫妻關係並不和諧,甚至該機構有一半的會員也來自單親家庭。作為單親媽媽,這些婦女委實難以長時間在外工作,惟鑒於她們居港年期不足七年,不符合領取綜援金的資格,以致經濟壓力大之餘,無助感亦很大。

拓展社企  鼓勵就業

有見及此,新福一方面舉辦很多裝備課程,例如廣東話班、英文班、電腦班等,冀提升新來港婦女的競爭能力,另一方面,機構也積極為她們開拓就業機會,其中包括製作絲網手工藝品。

新福推廣發展主任陳鳳儀透露,在過去兩年的母親節,新福皆推出「康乃馨行動」,行動理念是要幫助一群家庭經濟有需要,但因著要照顧子女而無法外出工作的新來港婦女,讓她們能留在家中製作康乃馨絲網花來賺取收入,幫補家計。婦女們每製作一枝絲網花,便可賺取九元,而新福收集到這些絲網花後會作義賣,收益撥捐該機構作推動服侍新來港及貧窮人士用途。在未來,機構亦會培訓婦女製作更多絲網手工藝品,並透過社企的模式銷售。

另外,新福在2006年初亦在粉嶺創立「創姿園」有機農莊及倡導公平貿易的「自力更生社」,為北區新來港婦女及隱蔽青年提供另類就業出路,幫助他們踏足社會,從而提升個人自信心及自我價值。

「農莊約有100塊田地,我們實施土地認可計劃,由婦女和年青人協助認領者打理,新福會按個別情況給予工資或生活津貼;另外,新福亦與國內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戶合作,購入他們的花茶及手工藝品,再透過『自力更生社』的婦女在港作後期加工、推廣及銷售,達到助人自助的雙贏局面。」新福生命導向中心項目發展主任古施斌說。

 睦福︰搵工加油站

「綜援養懶人!」這是不少人對綜援受助人的看法。然而,睦福副總幹事劉旭東看到的,卻是另一幅圖畫。

扎根於基層地區,包括在屯門設有辦事處的睦福,經常接觸到一班渴望自力更生的綜援受助人,可惜他們連求職面試的交通費也無沒有,亦有些個案雖獲僱主聘用,但就因為無法應付首個月上班的「成本」,最終唯有打退堂鼓。

劉旭東說︰「以我們服侍的屯門區為例,往來市區的車資十分昂貴,對一些只是靠領取1,890元綜援標準金額的單身人士來說,實在很難起動。雖然政府也有求職和在職交通津貼,但都要申請人先行墊支,根本是遠水不能救近火,加上申請手續繁複,要遞交很多證明文件,往往嚇怕不少待業者,因而不願意去申請。」

借八達通卡  助支付車費

為此,睦福透過轄下「搵工加油站」計劃,向有經濟困難但有意尋找工作的人士,即時發放交通津貼。睦福項目幹事丘思敏表示︰「我們會提供一張八達通卡給申請人,每次按實際需要增值,讓他有足夠的車費去求職。如果申請人真的能夠成功找到工作,我們都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協助他支付首個月的上班車資。」

劉旭東強調,睦福是本著寬鬆、信任的態度去處理每宗個案,只要求受助人提供簡單的資料,例如求職公司的地址、接見人的聯絡電話等,機構便會借出八達通卡,期望透過一個彈性和靈活的撥款機制,可以即時回應到貧窮人的需要。

雖然丘思敏也承認,不時會遇到一些不誠實的受助人,例如擅自把原意用來支付交通費的八達通卡拿去購買食物、香煙,甚至是「一借無回頭」!但她指出,機構暫時無意改變現行的審批機制。「畢竟違規的只佔少數,反而,我們看到這個計劃,真的幫到不少人成功重投就業市場,成效令人鼓舞。」
 

工福︰給你一個溫暖的家

這日,工福拓展主任江紹祥聯同拓展幹事楊耀榮,拿著盛載米粉、蝦子麵、餅乾、罐頭等食物的福袋,又再來到旺角,探望獨居於唐樓的簡婆婆。

「近來精神不太好,眼睛又愈來愈看不清,所以不敢到處去,但整天呆在家真的很悶,幸好你們來探望我。」85歲的簡婆婆喜孜孜地說。

簡婆婆身體很差,她患有甲狀腺疾病,經常四肢乏力,需要長期服藥;視力則因黃斑點病變和白內障受損;另外,簡婆婆早年曾罹患腸癌,手術後需要佩戴造口袋。由於年老又缺乏經濟能力,簡婆婆晚年依靠綜援金過活。

她表示︰「綜援金七除八扣之後,所剩無幾,像前陣子,天氣很冷,我想要一部暖爐,但也沒能力買,之前浴室的花灑又爛了,我也不懂得怎樣處理,最後也是工福派義工來幫助我。」

家居支援  傳揚福音

楊耀榮表示,深水埗、大角咀、旺角一帶的舊區,有不少像簡婆婆一樣的獨居長者,他們居住環境惡劣,又缺乏支援,很需要社會人士的幫助。
 
作為前線的扶貧機構,工福強調的,是以人為本,像這日探訪簡婆婆,兩位同工除與她閒話家常外,更分享福音信息,把平安帶給這位孤苦的長者。
 
江紹祥稱︰「工福推行的『鄰舍支援計劃』,是連結各區教會網絡一起做的,無論是祝福探訪、家居維修、家居清潔服務等,都是本著『分享.愛』的精神,一方面幫助弱老建立一個安全舒適的居所,同時亦把耶穌基督的愛帶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