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你點睇?
燭光網絡 40期 (p.19)
明光社項目主任(賭博監察) 自零三年八月落實賭波合法化後,青少年參與賭博的程度明顯增加。監察賭風聯盟於十二月就未成年中學生參與賭博的行為進行調查,發現有參與賭博的中學生人數較去年的調查上升50%,數字確實令人擔心。其實,每一個國家在落實合法賭博後均會出現賭博年輕化的問題,理由很簡單,賭博合法化後,營辦商可肆無忌憚向公眾宣傳賭博,單看馬會在賭波合法化後積極進取吸納新客戶的宣傳手法便可見一斑。在政府牽頭推動、馬會積極宣傳、成年人全情投入的環境下,青少年對賭博的認知豈能不受影響?這樣的環境令青少年將賭博合理化。
本港和外國多個調查指出,青少年愈早參與賭博,對其個人成長、社交生活、家人關係、學習態度均有負面的影響,更嚴重的是青少年愈早接觸賭博、參與賭博的程度愈高,成為病態賭徒的機會愈大。我們希望青少年養成『搵快錢』、短視、急功近利和投機取巧的心態嗎?眾所周知,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若我們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只是唯利是圖的金錢奴隸,缺乏長遠的眼光和洞察世事的能力,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下一代如何與周邊地區競爭?可見,青少年賭博是整體社會的問題,我們不能坐視不理。
究竟何謂『賭博』
賭博包含了博彩的心態,以金錢或有價值的物件投注在一項不可預知結果的活動上。此定義清楚指出青少年對賭博其實有很多誤解:
1. 誤以為按自己的喜好下注,如投注六合彩時選取自己的幸運號碼,可增加贏錢機會
2. 誤以為仔細參閱球隊和馬匹往績便可推測賽果
3. 誤以為贏錢的原因是因為他較能掌握賭博的技術
4. 誤以為可從過去的開彩紀錄推算結果
5. 誤以為賭博可以創富、甚至脫貧減債
其實每一場球賽、每一舖賭局、每一次開彩均是獨立的,其機會率是不受之前的結果影響。可惜,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大多未能明瞭箇中道理,令自己不斷沉溺於賭海中,因此,讓青少年明白何謂『賭博』是防止他們沉迷賭博的先要條件。
根據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教授Dr. Harvey Skinner研究,青少年對『賭』的認知可分為四個層次:
1. 非金錢式打賭(non-monetary betting)
青少年只是希望透過與朋友打賭來證實某些事或肯定自己。
2. 社交式打賭(betting)
牽涉小額金錢的朋友間對賭,如紙牌、擲銀、麻雀等。
3. 賭博(gambling)
參與正式賭博,如:賭場、賭波、賭馬,但仍可自我控制。
4. 上癮(addiction)
縱使面對連串因賭博而衍生的問題,如:負債,但無力控制自己脫離賭博。
Dr. Harvey Skinner指出,青少年對賭博認知的層次會隨著年齡而改變,因此要清楚了解青少年參與或潛在參與賭博的情況,我們需要了解青少年對『賭』的看法和他們可接觸『賭』的途徑,以便找尋資料,設計合適的教材予不同層次的青少年。(見附圖)
為了教導中學生認識賭博問題,協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筆者設計了一個分兩部份、約30分鐘的工作坊
(-)你來賭(二)乜都有得賭
(-)遊戲:你來賭
時間:約15分鐘
目的:賭博只是財富轉移,並不可以為社會創富,所賺取的是來自另一方所輸掉的讓同學認識賭博的禍害並不只是他自己,更加影響身邊其他人。
形式:
1. 將同學依坐位位置分成左、右兩大組,然後由他們各自選出組長。
2. 組長各自預先準備5個代幣(可自製),每次遊戲拿出某個數量的代幣,但不要讓對方知道。
3. 組長以同學作為『賭注』。落注多的組有『話事權』,可先要求別組先猜自己手中所有的代幣數目。
4. 被猜中組長手中數目的組,其『賭注』會送到猜中的組當中。
討論:(不需分組)
1. (先問組長)剛才的遊戲你投入嗎?你根據甚麼準則下注?若『籌碼』換成真錢,你投注的態度會改變嗎?
2. (問組員)被人當成籌碼的感覺如何?你是否同意組長的決定?
3. 啟發同學思考
*若自己因為沉迷賭博,影響學業,更欠下債務,受連累的還有其他人嗎?他們所下的『賭注』除了錢外,還有其他嗎?
( 如:家人的關係、自己的學業、朋友間的信任和相交等)
*更加讓同學清楚知道,賭博只是一種財富轉移的活動。
(二)遊戲:乜都有得賭
時間:約15分鐘
目的:讓同學思考和認識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
賭的機會讓同學知道『賭博』的定義並
不只是賭場、賭波、賭馬等玩意。
形式:
1. 分兩組,每組同學輪流說出香港、澳門、網上現有的賭博方式,每次只說一款,直至其中一方說不出為止(例子:紙鎮牌、天狗、麻雀)。
2. 每組同學在指定時間內(5分鐘)找出各種方式的最多共通點( 例子:博彩、你勝我負、娛樂、刺激)。
3. 每組同學輪流說出剛才沒有提及,但又符合上述共通點的其他玩意(例子:網上遊戲)。
討論:
1. 讓同學思考其對賭博的認知?屬於那一個層次?
2. 賭博與其生活的關係?過去會否低估了賭博的普及性?
3. 讓學生分享現時可供選擇的賭博方式是否太多?家庭、同學間、馬會、網上遊戲、網上賭場等等
4. 政府、馬會、傳媒、家人和互聯網在推動『賭博』的角色
老師可藉同學的論點引導他們反思現時網上有很多遊戲和玩意雖不涉及金錢,但這些遊戲卻有很多與賭博相關的共通點,只不過注額是積分而已,令同學在不知不覺間被潛移默化。
想了解更多有關賭博與社會發展及青少年身心行為的資料,可登入明光社網址http://www.truth-light.org.hk 內「近期關注事件」(網頁頭版)的《開賭與可持續發
展豈能共存》及「賭博文章」(網頁頭版「賭博」欄下)的《賭波規範化後之賭博觀與賭博行為研究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