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一天,「家庭」變成這樣……
若有一天,在一個婚禮上,一對新人為對方戴上婚戒,互證婚盟,你以為他倆是一位新郎加一個新娘時,這假設可能已不再成立了。至少,在已實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及地方,一男一女的婚姻已不是定律…
若有一天,你看見一個小朋友在一個電視兒童節目上,歌頌他家的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時。請不要覺得奇怪,因為在同性戀運動的推動下,愈來愈多小朋友被同性戀伴侶養育,他們擁有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為免誤會,為免被視為歧視,還是以「家長」代替「爸媽」好了…
若有一天,在一個課堂上,老師問一個小朋友,有多少個家庭成員,他這樣回答:「我家有5人,我有兩個爸爸,兩個媽媽,他們本來是兩對夫婦,現在是一家人。」,請你也不要見怪,他們真的是「一家人」,只是「家」這觀念已徹底的改寫了,甚至「婚姻」的人數已不再限於二人…
不幸的是,以上的情境已不是幻象,是真真實實的在不同地方發生的事實…
近日,繼荷蘭、比利時、加拿大、西班牙及南非後,挪威成為全球第六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1]同性婚姻已進一步的在不同地方獲肯定。挪威國會剛於上星期經過一輪激烈辯論,以84票對81票,通過了一項新婚姻法,容許同性戀者結婚並領養孩子,而女同性戀者亦可接受人工受孕。此新法例預料可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落實。
「婚姻」是社會對一段關係的肯定,由「婚姻」進入「家庭」是人類社會得以延綿發展、代代相傳的基礎。近代社會普遍接受「一男一女,一夫一妻」此婚姻制度,因這制度能為社會帶來穩定,也對教養下一代帶來好處。可惜,此婚姻制度已受到衝擊,一個又一個的國家承認同性婚姻,陸續有不少孩童在同性戀家庭中成長,他們擁有兩個爸爸、兩個媽媽。雖然我們不能否定他們的同性「父母」對他們的愛,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若這情況繼續下去,「婚姻」、「家庭」的定義及價值只有進一步的被衝擊。
最近,在網上流傳一段名為「兩個真爸爸」(Twee Vaders)的影片,這片段來自荷蘭一個兒童節目,一個小朋友公開歌頌他兩個爸爸對他的愛,以擁有這樣愛他的兩個爸爸為榮,甚至兩位都可取代他的媽媽。這影片引起網民很大迴響,有人認為可以看到這男孩是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甚至他較許多在雙性親生父母家庭下長大的兒童更健康愉快;也有人說,希望透過這名荷蘭孩子的心聲,讓社會反思有關同性戀的條例,更認為有兩位爸爸或兩個媽媽愛護,不是比沒有愛孤單成長來得幸福嗎?[2]
影片中令筆者最印象深刻的不是那少年歌頌的內容﹝如前所及,我們不能否定他兩個爸爸對他的愛﹞,而是在是影片開始時,主持人問在場小朋友的問題,她問道:「你們有一個爸爸的請舉手。」,不少小朋友舉手,然後她再問:「你們有兩個爸爸的請舉手。」,也有不少小朋友舉手。情況簡單得像我們問人有多少個兄弟姊妹一樣,簡單的問題背後卻顯見當地社會的轉變。此外,當看見該名少年歌唱時,所有現場觀眾﹝全是小朋友﹞也一同拍手和唱,好像在歌詞中找到共鳴似的。我不禁嘆息,雖然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實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也只是不到10年的時間,可惜,「婚姻」、「家庭」、甚至「父母」的觀念卻已改變了新的一代。究竟他們會如何理解一男一女這恆久的婚姻制度,怎樣看「家庭」呢?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只是將有關「婚姻」及「家庭」的定義稍微擴闊少許,有何不妥?我不禁要問有誰可肯定這少許的擴闊,真的不會帶來嚴重後果?若果婚姻對社會有絕對的好處和價值,為何我們不致力去維護?再者,今天看來可能只是定義上的少少擴闊,但此門一開,定義只會愈擴愈闊。難道要等到像日前報章報導美國加州兩對夫婦由同住一間屋,之後將「通姦」進一步美化成「四人婚姻」,彼此簽了法律文件,四個都擁有相當於法定配偶的身份[3]的例子出現,我們才能回頭思考婚姻及家庭的價值,我們才思考為迎合某少撮人的需要而改寫整個制度令社會負上沉重的代價是否值得?我們屆時才懂得把關,守住這重要但已開啟了的關卡,又會奏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