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路 由連結一群有心人並肩走出來……

陳龍超   |   電影小組組長
24/03/2010

電影小組一直沿用商業電影跟參加者作互動交流,以不同類型電影切合不同預設主題,報名人數因應時節、口味會有所波動。愛情片明顯是較受落的片種,人數一度迫爆了長沙灣舊址,遇上一些較冷門的題目,如認識國際貿易不公等,支持數字回落,多少反映著香港人關注的先後次序。而信徒也不過是人,獨善其身乏力,要越空關懷地球村的偏遠角落,有點為難……

然而難不等於不為,光影正好成為一度隨意門,把遠處、近處拉在同一銀幕下相遇相知,編劇對生活情節的轉述,演員動容真摰演出,叫觀眾可以身歷其境,為受苦受難的一群流下同情眼淚。

以非洲獅子山共和國孩子兵為議題的《血鑽》就是箇中表表者,只可惜往往當散場後回歸現實,我們易把眼淚看成為對方的付出,情感抒發成了消費背後的得著,繼續平平安安生活下去。

電影小組的設立為要把感動您心田的種子留住,藉彼此相互分享,讓關懷、感動開花,盼望在日常生活結果。因此,團聚、分享和同行是小組期望最終達致的目標,對光影的熱情成了連繫我們的一條繩子。

篤信則要力行,故我們在去年12月就著《重慶森林》造訪了尖沙咀的重慶大廈,製造空間與居於同一彈丸地的南亞族群來個近距離的接觸。參與者明言是需付上勇氣的嘗試,因早前對對方有著太多的假設、標籤,親身接觸化解了不必要的誤會,關愛始於了解……

今年1月,小組組員因認識了獨立電影導演崔允信,故仗義力邀到小組進行互動分享。電影可看成是文本,讓觀眾自由詮釋,但了解文本出現的歷史始末、創作起伏,對分析、定調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更多元的面向。

電影動人皆因有情,背後創作者也必是有情人。對談穿梭影像與現實,崔導演不覺以菜園村居民、反高鐵的八十後青年事件為例表達對人間公義的渴求。其電影《三個好人》的主角們都有意無意間在崗位上活出當盡的分,抗衡著不公制度。做好人不是光憑口說,慎於言而敏於行,好果子就是好人的冠冕。在金錢利益至上的社會,爭取公義需付出代價,你我的天秤往那邊傾?

未來,小組期盼會繼續邀請各界別有心導演來個促膝短談,讓彼此對光影、受苦者的關懷在對話中作生命交流,互相傳遞,以挑旺對生命的熱情,作個廿一世紀的好撒馬利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