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尋 與 網民公審

──網絡欺凌問題面面觀
整理: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及政策研究)
26/01/2010

 「我因為代課的關係,這幾年在港九新界多間學校任教,也許學校、老師都不方便講,但事實上校園每日發生的網絡欺凌個案實在多不勝數,每日十單八單一定有……事實上,有些家長都有網絡欺凌老師,甚至欺凌學校,我認為非但是青少年需要知多點,成人社群亦然!」上述老師所提的情況究竟有多嚴重?在本社一個論及網絡欺凌的聚會,一眾嘉賓及參與者十分熱烈地討論……

參與者

「作為家長,應該在什麼情況下舉報
──假若孩子真的遇到這些事情,我應該到什麼地方或部門求助?」

 吳錦娟女士〔香港青年協會「智Net」家庭支援中心 項目主任〕

「我們大都鼓勵受害者舉報事件,因為很多時候,他們正需要提升自我的保護能力。我們也傾向與相關學校深入傾談,看看有沒有相關的措施可以辦到,以確保同學間的欺凌行為可以停止。若事涉個人私隱,舉報工作和輔導工作就會並行,但都會以舒緩各方情緒為先……」(專訪詳見P.8-9)

黃品傑先生〔資深電腦使用者〕

「身為一個受害者,我曾有一星期都睡不著,是一個“non-stop”的折磨,非常懼怕網絡還會發生其他的事。那時很想跟人傾訴,好使自己能渡過那艱難的時候,然而就算跟好友也覺得很難講述當時的處境,只覺得全世界都不明白……」
 
「身為一個成人,我覺得遇到網絡欺凌也不易處理,更何況是學生?學生很多時間都在學校,更易在學校受壓。個人認為受害者得到別人的接納和支持,遠勝於舉報以處理問題──受害者首先得到舒緩的空間,比即時向攻擊者反擊更是重要……」(專訪詳見P.10-11)

 參與者

「舉報成功的話,結果一定是有人受到處罰,但這樣真的就徹底解決了問題嗎?」

馮麗姝博士〔香港城市大學 應用社會科學系 助理教授〕

「身為一個受害者,我曾有一星期都睡不著,是一個“non-stop”的折磨,非常懼怕網絡還會發生其他的事。那時很想跟人傾訴,好使自己能渡過那艱難的時候,然而就算跟好友也覺得很難講述當時的處境,只覺得全世界都不明白……」
 
「身為一個成人,我覺得遇到網絡欺凌也不易處理,更何況是學生?學生很多時間都在學校,更易在學校受壓。個人認為受害者得到別人的接納和支持,遠勝於舉報以處理問題──受害者首先得到舒緩的空間,比即時向攻擊者反擊更是重要……」(專訪詳見P.10-11)

 參與者

「這幾年,網絡欺凌的案件愈來愈多,是不是時候思考虛擬世界的法律問題?事實上聯合國也有“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組織,何以特區政府沒有加入?究竟監管互聯網的可行性大不大?」
 
「今日遇上網絡欺凌的青少年,他們大都不夠膽跟任何人講,連朋友父母都不知道,何況是社工?面對目前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距離愈來愈近,教育局是否應該把『網絡公民責任』納入課程?」
 
「我跟學生說:若在網絡自稱黑社會成員恐嚇人的話會被警察拉,他們害怕,隨即收歛;他們有時又會在網絡用花名罵同學,我知道後說若過幾天還見到的話,放假也會親自去報警,於是他們又『好快收晒』。但我想問的是:真的有青少年人因此被執法人員逮捕過嗎?」

 黃錦輝教授〔香港中文大學 工程學院 副院長(外務)〕

 「其實香港不能直接參與聯合國的組織,因為得透過國家,也就是中國政府才能參與。不過有關網上應有的行為規範,我們也可取用網上一些如“code of conduct”的資料作參考。即如香港七百多萬人有三萬多名警察,但對應本港四百多萬網民卻只有三十多位網上警察,目前網上活動的難以處理,不言而喻……」(專訪詳見P.12-13)

 

由明光社主辦、油尖旺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協辦「人肉搜尋與網民公審──網上欺凌問題研討會」,於2009年12月12日假深水埗中聖書院舉行,主講嘉賓包括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馮麗姝博士、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香港青年協會「智net」家庭支援中心項目主任吳錦娟,及曾遭網上欺凌的資深電腦使用者黃品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