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入暑期、校區和超市 ── 2009本港博彩文化事件簿
燭光網絡 70期 (p.24)
2008年12月,民政事務局完成委託理工大學進行的本港賭博評估研究報告,成功訪問2,088人,發現每10位受訪者中,超過7位在過去一年曾參與賭博活動。「逾1,200名賭民中,34%受訪者首次參與賭博時仍未年滿18歲;有超過50%表示,是在18至29歲期間首次賭博。民政事務局發言人說,在青少年階段初次賭博的人,逾50%是受朋友、同學或家人影響,對此情況表示十分關注。」[1]遺憾的是2009年本港博彩文化的消息,大都是衝著青少年而來。
七月暑期增加賽馬日
2009年2月下旬,本港媒體不斷有消息指香港賽馬會(馬會)欲增加賽馬日數,而特區政府也積極考慮其可行性,本社連同監察賭風聯盟(聯盟)去信民政事務局及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博獎會),對事態之發展表示關注。
4月下旬,博獎會舉行公開特別會議,聽取公眾對增加賽馬日之意見。聯盟於博獎會會議前一天,將6項反對增加賽馬日之理據,以聲明形式刊載報章,要求特區政府體恤目前青少年和基層市民的生態,擱置建議,並改善現行審議博彩政策之機制。會議當日,會場匯聚了數以十計與馬會有利益關係的機構,博獎會成員表示只搜集意見,不回應提問,結果聯盟成員集體離場抗議。
7月上旬,行政會議在立法會討論之前,拍板增加本地賽馬日及海外賽事轉播日,賽期將集中在7月中旬。聯盟成員於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商討此議題當日,齊集在立法會門外請願,盼望議員再三閱讀本港近年賭害數據,提出真正符合港人利益(特別是基層利益)之意見。
結果:馬會於2010年的新馬季,獲增加5個本地賽馬日(即一年共有83日),以及15個海外轉播賽日(即一年共25日)。
離島校區首開投注站
8月下旬,本社從報章得悉,馬會疑因租貴,在結束東涌東薈城的投注站後,已轉租同區較便宜的公屋商場。新投注站於9月底開張,地點就在領匯旗下,綜援戶比例高達四成的逸東邨商場地下,是一間中等規模,擁8個投注窗口及6部自助投注機的投注站。
過往,為了避免對青少年做成影響,投注站都會設置在遠離學校及青少年中心的地方,據了解馬會也從未在學校樓下開設投注站,但是次搬遷卻未有理會此原則。據多位邨內學校負責人指出,政府於6、7月曾諮詢各校意見,所有校長都表示反對,然而政府對結果卻置若罔聞。
本社連同聯盟發起聯署活動,期待結集更多人的聲音,喚起相關部門的關注。9月下旬,博獎會召開會議,聯盟出席表達意見,並帶同超過4,000名市民的簽名,交予新任博獎會主席容永祺博士。
結果:馬會於東涌逸東邨學校樓下的投注站,如期於9月下旬開幕。我們曾再次實地視察,一如所料,有大量學童每日路經該處,甚至駐足觀看。
超市直銷紀念馬票
本社收到市民投訴,超級市場職員主動向顧客推銷馬票。對於馬會以成立125週年為名,發行紀念馬票,而且於7-11便利店、惠康超級市場、Citibank、東亞、匯豐以及恒生銀行等青少年可隨意進出的地點推銷,本社與一眾聯盟成員深表關注。
我們關注的是,超市、便利店是青少年經常出沒之處,馬會在這些地方推銷馬票,無疑大開方便之門,讓未成年人士接觸賭博。雖然馬會有聲明指出馬票「不會售賣給18歲以下人士」,但在超市、便利店等地點,店員根本沒有可能仔細地檢查,「走漏」情況隨時發生。
事實上,馬會以「另類手法」增設博彩途徑早有前科:1999年馬會推出「千禧馬票」,曾建議在便利店售賣,更曾要求放寬至青少年也能購買,後因公眾反對作罷。本社連同聯盟於10月中旬發出聲明,表示擔憂馬會是次舉動,是為日後於超市、便利店推出「便利賭博」舖路。
結果:馬會於11月中旬,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主持抽獎,抽出贏得1,250萬元足金的市民,廣為媒體報導。
行政長官曾蔭權,於去年7月下旬根據《博彩稅條例》委任新一屆博獎會成員,任期兩年。我們盼望,新任的成員,在監管本港博彩業上,更能顧及青少年人的福祉。
「監察賭風聯盟」悲喜2009
監察賭風聯盟的一眾成員,自2001年因反對賭波合法化開始走在一起,在政府及馬會強行推動及通過賭波合法化以後仍沒有氣餒,轉為關注賭風蔓延的問題,當中一眾成員盡心盡力,互相鼓勵。
2009年是聯盟悲喜交雜的一年:兩位多年為香港青少年賭博情況進行研究的同工,即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前專業助理郭毅權博士(現於保加利亞留學),以及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陳永浩博士,分別於2月上旬和12月中旬成婚,正是雙喜臨門,可喜可賀。
唯在11月下旬,問題賭徒復康中心總監潘仁智先生因心臟病猝然逝世,令人慨嘆──人稱「潘Sir」的潘仁智先生,多年來對賭博問題不斷努力研究,並對受賭博影響的家庭不離不棄,一手創立了問題賭徒復康中心,是香港以至海外華人教會之中,少數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前線經驗、在外地亦具知名度的專家之一。他的突然離去,令教會日後在主辦戒賭研討會和出版相關書籍時少了一個有份量及經驗的講員和作者,對戒賭事工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