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關老兵話當年

林海盛牧師訪問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6/03/2007

林海盛牧師,大學時唸社會學,現為牛頭角浸信會主任牧師,十年前參與成立明光社,並一直擔任董事至今。
 
輾轉社關廿多年
若論社關的年資,林海盛牧師可算是個老兵了。早在1983年讀神學之前,由於當時他的母會(旺角浸信會)的吳宗文牧師十分關心社區,他亦受到影響而參與其中,第一個大型的行動是反對政府計劃在旺角設立紅燈區,旺浸聯絡了區內三十多間教會一起行動,最後有關建議被區議會否決。
 
之後,為了旺角區內的色情海報和電視一些不雅的內容,他與一班熱心的教牧約見立法局議員,慢慢凝聚了一些志同道合,反對色情文化的戰友,並成立了「基督徒關注色情文化聯委會」。但色情漫畫、報刊如野草般蔓延,大家發覺單靠一些「業餘」的熱心人士,只作「件頭」式的回應,難以有效遏止有關風氣,於是,便蘊釀成立明光社,整個過程林牧師都有參與。
 
六四民運最難忘
在二十多年的社關路上,除了反色情之外,林牧師印象最深刻的是「八九.六四」民運,他積極參與「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並與朱耀明牧師和另外兩名牧者,在教會的支持下親身到北京探望靜坐的學生,在六四前兩天才回香港。之後,一些民運人士流亡香港,林牧師亦有探望他們,在他們到了歐洲之後仍保持聯絡。雖然事隔十多年,但林牧師說起往事,仍自然流露出那份對國家的關心和執著,不會因為事過境遷而刻意低調,甚至失憶。
 
牧師社關挑戰多
牧師在講台講道乃「家常便飯」,而且很少會被人挑戰(背後說三道四則難免),但作為牧師要上電視或出席其他公開論壇,討論一些具爭議性的題目,面對一些罵人不留情面的霸道主持人、傳媒人、文化人和議員,的確有不少壓力,林牧師表示,一些色情漫畫的負責人甚至聲言會追究他們的抗議行動,不過,他強調只要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對的,便不會退縮,但在面對一些政治環境的轉變,亦會有一些壓力,甚至有點沮喪。
 
林牧師慨言,香港教會比較關注的仍然以道德性的議題為主,例如賭博和同性戀,不過要處理同性戀這類具爭議性的問題也不容易,持不同意見的基督徒要坐下來討論並不容易,但他個人認為其實是可以討論的,總好過彼此批評。
 
明光社角色獨特
作為有份參與明光社創立,並一直擔任董事的林牧師認為,過去幾年由於有明顯強的領導,明光社的工作比最初時做得更闊和更深,教會普遍來說都會接納明光社。其他服務往往都有不只一個教會機構參與,但明光社則有一個獨特的角色,暫時只此一家,肩起代表教會關心社會(特別在傳媒和賭博文化等問題)的角色。
 
目前,雖然香港教會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明顯比以前多了,但面對社會的大潮流,有時明光社和教會這類聲音很容易「捱打」,林牧師認為最重要是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常常問自己是否無愧於我們的主,他相信世界只會越來越差,我們所做的只是減慢其腐化。不過,話雖如此,有時接觸到身邊一些親友同樣受到傳媒及網絡文化的影響,有些會友因為賭博而令家庭出現問題,林牧師也曾有過灰心的時候,但他深信社會雖然越來越差,因著主再來會帶來盼望。
 
有人同路成鼓勵
面對社會風氣日趨腐敗,要與之抗衡實在有點杯水車薪,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教會和弟兄姊妹之間亦難有共識,但林牧師表示值得欣慰的是始終有一批同路人,而相比二十年前,教會已經有進步。展望未來,林牧師認為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課題,問題是教會是否願意投放更多的資源,現時神學院及教會相關的教導並不足夠,神學院在建制內雖然會有壓力,但改變應由神學院開始。
 
香港的信徒無疑是十分實際的,對切身的問題會比較關心,改變這種文化要花很多心機,但林牧師認為一些特別的時機(例如六四和七一)始終會推動弟兄姊妹關心社會。現時要呼籲教會關注社會問題比以前容易了,問題只是有沒有事件(足以引起大家關注的事件),他相信再過幾年情況會更好。
 
明光社仍然年青
  雖然今年已經十歲,林牧師認為明光社比起很多機構仍然十分年青,他勉勵各位同工不可以只「做好呢份工」,因為加入明光社必須要有使命感,因此,應著重隊工的建立,人際關係若建立得好,會令事奉更加暢順,他深信明光社不是一個普通的福音機構,不過,他提醒各位同工,當機構常被傳媒提及,大家反而應該更加謙卑地服侍。
 
後記
作為明光社創立至今的董事,林牧師近幾年由於教會的事務繁重,少了參與一些較前線的工作,但在言談之間,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心中仍然有「火」,相信他會否再次披甲上陣,走在前線,也許在於有沒有足以引起他關注的事件,下一波究竟是傳媒再次踩穿底線?同性婚姻合化法?還是馬會再次引誘青少年參與賭博?沒有人敢肯定,唯一能肯定的是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一定存在,並會陪伴林牧和我們的下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