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勝於逃避
燭光網絡 24期 (p.8)
梁林天慧女士自明光社的前身—基督徒關注色情文化聯委會成立以來,便是積極參與的中堅分子。在過去數年,關注色情問題一直是明光社主要工作之一。作為兩位孩子的母親,今期《燭光網絡》特邀梁女士就現今色情文化充斥的情況下,如何積極面對,與之抗衡,並使自己的子女免受影響。
香港的色情文化泛濫有目共睹,而且對青少年,甚至孩童有很大的影響,作為家長的我們,實在要學懂如何教育子女了解其情況及建立免疫能力,對之加以抗衡。
我是一雙子女的母親,對於香港色情文化泛濫,我並不會採取完全禁絕子女接觸的態度,尤其是已有10多歲的少年子女,這種專制的態度,只會鼓勵他們的好奇心,通過眾多的外界渠道及朋輩的影響,接觸不同的色情文化。故此,我鼓勵家長在子女6至7歲開始,一邊努力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同時主動與他們探討這些課題。
我們可以從多方面著手,把握機會與子女討論為何香港的色情文化泛濫,長期接觸色情資訊,對個人有甚麼長遠或短期的影響。在講解及討論的過程中,家長宜注意子女的理解能力,從他們的立場出發,使用一些簡單及易明的辭彙,甚至引用一些研究數據,讓子女明白坊間錯誤的性觀念對個人的傷害。同時,藉此讓他們明白,當個人沉迷於色情文化中,很容易養成一種習慣,使我們沒有時間及精神與其他人接觸及建立活生生的人際關係,久而久之,我們會變得被動,只知觀看而未能活潑地去過每一天的生活。
再者,我們可向他們解釋,影像是屬於人工製作,不是個人的親身經歷,甚至是捏造出來的,進而解釋影像媒體的限制:為求達到視覺效果,製作人會將事件過程濃縮,為要達到有「動作」或吸引的視覺效果,他們更會誇張地展露赤祼及造愛的鏡頭。這種描述不能實在地描繪真正戀愛甚或人際間的關係。我會提醒子女千萬不要以假亂真。因為人生裏最寶貴和真摯的感受和經歷(如寬恕、思潮起伏、愉悅等…),往往不能以影像去全面描繪的。此外,廣告公司利用傳媒使用誇張、無稽的手法,為的無非是促銷商品(例如選用某一品牌的米會帶來幸福的生活),既然知道這是廣告,我們又怎能盡信呢?
另一方面,家長安排家庭日,與子女共享天倫之餘,也與子女分享生活經驗,一家人一起以真實的經歷取代傳媒所傳遞的誇張訊息,正是為子女建立「免疫」能力的最好方法,更重要的是家長宜以身作則,留意個人操守及道德準繩,避免一方面限制子女,另一方面卻容許自己接觸,沉迷色情資訊,需知道父母是青少年最親密,又容易仿效的對象,家長的正面榜樣至為重要。家長亦要留意管教及培育子女過程中,要以堅決及誠懇的態度,提點子女及與他們探討傳媒後面的意識,不要因想逃避與子女衝突而「心軟」,否則只會弄巧反拙。
香港色情文化泛濫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的子女不能避免接觸,不過只要家長能積極幫助子女,建立正確的自愛態度,正面及全面認識性知識,便能培育子女對色情泛濫及錯誤性知識的認知能力。
編按:就如梁女士所述,要處理色情問題,單靠逃避,甚至禁絕是很難收效的。透過更深的認識其中禍害,以身作則,理性拒絕才是有效之計。有見及此,明光社今年亦把性教育方面事工定為工作重點,期望透過工作坊、講座,及製作教材套等,積極推動家長、教師及教會重視性教育工作,避免我們的下一代跌入網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