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

師生訪問
訪問員:陳燕萍(陳) 被訪者:何佩儀老師(何)   |   中一同學:司徒同學(司徒) 黃同學(黃) 林同學(林)  <br />    中二同學:孫美娜(娜) 曾永康(康)  劉信君(君) 黃意文(文)
31/07/2000

傳媒教育是今期燭光網絡的主題,當我們想起教育,很自然就會想到老師和學生,所以,我們特意找一些老師和同學分享一些對傳媒教育的感想和意見。

現時只有很少中學設有這類課程,去年靈風中學得到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資助,製作了一套傳媒教育教材套,並在九間中學進行試驗計劃。

是次訪問,非常感謝何佩儀老師、三位中一及四位中二的同學抽空參與!

(陳):你喜不喜歡學習這個課題?為什麼?

(司徒):當然喜歡啦!因為可以在上堂時候做話劇,很有趣!

(林):上堂的時候,有得看電視,又可以玩遊戲,不會沉悶。

(黃):這個課程教曉我分辨電視節目的好壞。

(娜):這個課程很有趣,因它使我學習到怎樣分析現今的傳媒問題及了解到報章的報導如何影響社會。

(康):這科目所教的內容很多元化,例如:電視及廣告的問題、報章雜誌對我們的影響、傳媒問題的現況及對自身的關係。

(君):我很喜歡課堂的討論時間,因為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及意見,又會認識不同媒體在報導事物時的背後動機,更加可以有能力分析何謂報導失實及誇張報導!

(文):『有得睇!有得玩!』又學到怎樣選擇健康的報紙來閱讀。另外,我學到了對傳媒所運用的手法多作思考,如對偷拍及賄賂的問題的關注。

(陳):學習完這個課程後,你們覺得有什麼具體得益呢?

(黃):以前覺得在廣告推銷的貨品,價錢平就等於好,但現在就了解這只是推銷手法,不會像以前一樣盡信廣告的訊息。

(林):有關廣告的問題,我在學習這課程後便知道廣告的誇張程度,現在會多懷疑其內容的真實性!

(娜):知道投訴並不是一件麻煩事,更希望藉自己的行動,對有問題的傳媒機構投訴及表達意見,改善傳媒的問題,盡一點公民責任。

(康):認識到現今記者的操守問題,有時覺得當記者如做『賊仔』一樣!因為他們會不惜一切,假扮不同角色去『??料』,為求製造獨家新聞,增加銷量,全完忽略當時人或受害人的私隱問題和感受!

(文):現在知道有不滿時的投訴途徑,而向政府投訴也不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除了用書面投訴外,撥一撥電話也可,非常方便!此外,我覺得現在應多看幾份報紙,比較一下他們的報導手法和內容的差異,以求得到客觀報導。

(司徒):現在知道報章的內容不可盡信,要有懷疑的精神。

(君):如果有問題又不投訴,其實對香港的國際形象也有損害。

(陳):你是否贊成將傳媒教育課程納入正規課程?

中一級各同學全都持反對意見,原因是恐懼考試壓力。相反,中二級的同學則贊成這個做法。

(君):其實這科目的考試壓力不大,只要你有分析能力,就很易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感受;而且又不用背書,不太辛苦!

孫美娜、曾永康和黃意文同學都同意劉信君同學的看法。

經過學生一輪生動活潑的分享後,我們也訪問了負責教授傳媒教育科的何佩儀老師,讓她親自講述一些對傳媒教育的個人感受。

(陳):你覺得在課堂時間分配上,要額外撥時間出來給將媒教育課,會不會很困難?

(何):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沒有太大困難。因為,我們本身有宗教科,所以我們可利用宗教科的部分課堂時間教授傳媒教育課程。

(陳):你認為傳媒教育的資源是否足夠?

(何):雖然,現時靈風中學及突破都出版了傳媒教育的教材套,但是資源仍是很缺乏。由於傳媒教育科要非常緊貼潮流文化及時事,所以就算有教材套在手,所用的例子也要時常更新,不至過時,加上老師預備的時間真的非常有限,而且現時只有明光社有一資源中心供老師找資料,資源配套實在不足。

(陳):你是否期望教署能開辦有關傳媒教育的課程訓練供老師報讀?

(何):其實,現時教署也有一些有關傳媒教育的講座供老師參與,我覺得可以多辦此類的研討會及講座,讓老師多分享心得及交流意見。另外,現時有很多老師都是邊學邊教,如教署能提供一些對傳媒教育的基礎技巧訓練,一定有助於傳媒教育在港發展。

(陳):你覺得學生在學習傳媒教育課程後,對傳媒問題的應付方面有甚麼分別?

(何):學生們每天都接觸很多傳媒資訊,我發覺他們在課堂後,觀察力提高了一些,而且對新聞報導的手法及內容都較敏感和多作分析。

(陳):你個人對傳媒教育有何意見或感受?

(何):其實,學生真的很需要這類的課程,而我覺得這科目也是值得納入正規課程的,可惜現時的資源及配套設施真的不足;而且不同老師和學校對於傳媒教育也有不同的立場和意見,所以現時香港的傳媒教育只是在起步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