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將我們的眼睛放在哪?
燭光網絡 4期 (p.8)
(原文曾於九月四日《星期五娛樂炸彈》網站刊登,此文經作者整理)
早陣子經常在電視「擸」到《城市追擊》的「電波少年」,後來又發現八月無端端又殺出一群「電波少女」。初時心地善良,以為那是「電波少年」跟風之作(因為開頭又搞一輪體能測試,彷彿相當正經),後來才發現此「電『波』」不同彼「電波」,原來是硬撼亞洲小姐決賽的「土產」賣肉伎倆。
有人大可為之辯護:「車,人地夏天健康水上運動之嘛,又話人賣肉。」在下較早前也有這種想法,可惜無線的《電波少女水上大激鬥》第二輪宣傳片(八月三十日起播映)就露出狐狸尾巴:大家留意,畫面除了幾位少女的「美貌」外,還有某幾位女郎的胸部大特寫──留意,是純粹的胸部大特寫──於是到底是sell夏日水上活動,還是傳統女性「玩物」意識形態,大家心照。
在此為不大留意此事的朋友加個註腳:亞視眼見無線來勢「胸胸」,於是請來日本幾名「夏日玉女」,在亞姐決賽前來個「前菜」,跟「電波少女」搶收視。當然,在大戰之前,電視台亦不忘為這一群少女推出大量「課外活動」吸引傳媒,包括出席《猛料鬥一番》(八月廿八日)、《運財大贏家》(八月卅一日),以及在《城市追擊》定期報導其「活動」;而亞視亦在八月三十日安排東洋「夏日玉女」與傳媒見面,還上演一場「唔覺意甩胸圍扣變無上裝」的活劇。雖然最後無線以採納觀眾意見,以及不欲觀眾將「電波少女」與「夏日玉女」混淆為理由取消對撼;但如果沒有公眾人士的指責,在九月五日,兩家中文電視台就跟對手「肉帛相見」,一個唔覺意,分分鐘以為自己的電視機駁上了有線的《歡樂性今宵》。
如此種種,報章雜誌自然不會放過,於是大家近來在任何媒介,每日都可以看到這群「少女」、「玉女」的丰姿。如是者就衍生出一個問題:到底我們的傳媒把讀者╱觀眾的眼睛放在哪裡?
其實「電波少女」中最引人注目的姚樂怡和梁雪湄,早在今年六、七月已被傳媒發現其上圍的「豐厚潛質」,不斷在她們身上大造文章,包括健胸秘訣、以性感路線拍電影,甚至被引用為解說胸圍尺碼的「人辦」。及後「電波少女」的出現,她們的上圍亦成為鏡頭焦點。在下印象深刻的是,某一期的《飲食男女》的中間大頁,竟是「實物原大」的姚樂怡胸部特寫,解說則是胸大女性有何煩惱云云。胸部,似乎成為傳媒衡量女性的焦點。胸大的女性被喻為「驕人身材」、女性的領口開大一點,又形容為「展現美好身段」;至於身材差一點的女性,就給冠以「不自量力」或是更差的形容詞。
露胸固然足以成為話題,但不是人人都會在胸口開個大洞任人拍照,於是傳媒又挖深一層,不露點嗎,就找「凸點」(即女性乳頭在衣服下若隱若現);找不到「凸點」,就找她有沒有用乳貼;戴了胸圍的話就找出可有露bra帶、露乳溝......。上身找過了就找下身:「露毛」固然有報道價值(?),但「露底」(有意無意間露出內褲)比較易找,亦為不應放過的項目。是以傳媒不斷主動找出明星甚至是普通人「走光」的新聞(如拍下女性在新機場超反光地板、某大廈扶手電梯旁的光面金屬板下映出內褲的照片),結果讀者的眼睛就跟著鏡頭,往女性那「三點」走。
至於男性也不好過。記得鄭伊健幾年前為唱片拍了一輯硬照,其中一張穿上緊身褲的照片,就曾被傳媒在兩腿之間加圈附注,稱其「尺碼」可觀,之後《一本便利》更曾就鄭伊健的「性徵」(包括腋毛、乳頭、腹肌等)做過特輯。去年黎明演唱會的宣傳海報上,闊大的領口側有一塊「可疑」陰影,於是又給渲染成「露點」;後來黎明演唱會的「露點相」亦竟然被炒高。雖然有不少男明星都認為將類似事情大肆渲染似乎相當病態(男人「打大赤肋」實在沒甚麼好講的),但傳媒仍然樂此不疲。
因果是循環出現的。電視台或爭出位的明星發現傳媒的喜好後,自然會「投其所好」,以此吸引傳媒注意。結果不難看見這種風氣是變本加厲的:有人「露少少」就得到注意,別的就會「露多些」來搶鏡頭;你露多些,他也就再多露一些,最後愈露愈多。拋不掉「刻意裸露搶鏡頭」的包袱嗎,傳媒會提供一些較「健康」的包裝助你「解除偏見」:例如作胸圍內褲模特兒、穿件領口稍低的衣服然後把鏡頭從高拍下扮「唔覺意」走光、示範健胸運動等,再不然普通一張硬照加句出位的caption也可以。自願固然好,不自願的話,他們也可加上「設計對白」,等明星「洗濕個頭」,至於當事人最後會否「衰就衰啦」,則視乎個別情形而定。
傳媒長期製造╱追蹤這類畸型新聞,其實亦在剝奪其他消息的發表空間。譬如上周(八月廿三日)資深影人石堅的妻子李潔瑩逝世,坊間娛樂版竟在訃聞刊登後才提起幾隻字,反而Susanna之死加章小姐搬屋再加白頭陳夜會女友就追足兩星期;而星期一(八月三十日)娛樂版以顯著篇幅大講東洋「夏日玉女」的走光事件,但演員沈殿霞批評電視台「賣肉」爭取收視的言論只佔一小角落。雖然本周因為日本玉女走光一事,開始陸陸續續有藝員指責類似節目的報道,但報道主體仍然是為節目「造勢」多於認真的批評,而大眾對此事的反應則相對地低調處理(引述市民的意見,與引述明星的意見相比,前者在新聞角度上是比較嚴厲的批判),實在頗感失望。
其實如果觀眾對傳媒的製作手法有不滿的地方,可以透過去函或電話向有關傳媒及影視處反映,令有關方面接收到市民的訊息。在此列舉一些有用的聯絡方法,供大家參考:
無線電視
電話:23359123╱23359122
傳真:23581300
電郵:tvbpr@tvb.com.hk
亞洲電視
電話:29929298
傳真:23380438
電郵:atv@hkatv.com
政府部門
電話:28278488(廣管局-電子傳媒)
26767676(影視處-報刊)
傳真:25072219(影視處)╱2507-3880(廣管局)
電郵:webmaster@hk.gin.net
投訴網頁:http://www.hkba.org.hk/chinese/feedbac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