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你願意承擔多少責任?
燭光網絡 31期 (p.8)
據成都日報報道,家住成都天仙橋街的黃芹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女兒才5歲,可對廣告簡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她和家人擔心:廣告會不會使孩子“不正常”?據黃女士反映,他們家有兩個孩子,一個是自己5歲的女兒陽陽,一個是姐姐7歲半的兒子黎黎,每天晚上她都會帶著孩子們看電視劇。最近她發現,兩個孩子都對電視劇不感興趣,卻喜歡看廣告。常常你一句我一句地學,基本全都能背下來。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還會“活學活用”。兩天前,黃女士的朋友提了禮品來看望生病的她,黃女士執意不收,沒想5歲的陽陽突然冒出一句:“收禮只收腦白金”,令黃女士和朋友十分尷尬。一日兩個孩子一起練字,黃女士告之要“比比誰寫得好”,結果女兒一本正經地說:“他好,我也好。”黃芹說,前不久她看到某衛視台針對萬餘兒童家長的一個調查,題目是:“你家的孩子最愛看什麼電視節目?”60%以上的家長選擇了“廣告”,之後纔是動畫片、電視劇、少兒節目和歌舞。愛看廣告的孩子年齡在8個月到10歲左右不等。黎黎的老師認為,現在的孩子十分喜愛模仿廣告,但現在許多廣告卻會給孩子造成誤導。比如關於豪華、收禮、攀比、男女等的內容都不適合他們去學習。他還曾經在孩子們的作業本上看到“妹(魅)力無窮”,“錢(前)途無量”等錯別字,都是廣告語惹的禍。
中國新聞社《5歲女童滿嘴跑廣告家長擔心孩子不正常》2003-03-10 社會新聞
看了上述一篇文章,相信不少家長都有似曾相識的經驗,媒介教育果然是一個跨越地域的問題,凡是媒介普及的地方,都有此需要,連社會主義的祖國亦日益嚴重。我也清楚記得女兒在5歲時看過SKII的剝雞蛋殼廣告後,對我說:「媽咪,我都要買,我要滑滑。」對思想單純的孩子而言,廣告訊息就像針筒般注射入他們腦海內,而他們亦無法理解複雜的廣告行銷概念。相信沒有家長會質疑傳媒教育的迫切性,事實上,傳媒的訊息無遠弗屆,小孩每天接觸到的廣告數量,未必比成年人少。有研究指出,幼嬰自一歲開始已能夠被電視的光與影吸引,育有幼兒的家長,應儘早留意影像媒介對兒童的影響。
老人家經常說,上一代的嬰孩像一團麵粉,可以整天呆在嬰兒床上,不妨礙他們做家務;可能是這一代兒童營養豐富,智力及活動能力亦超越其父母那一代,又或許是這一代的撫養方式以嬰兒為本,對嬰兒關注過度,客觀現實是這一代幼童一般都傾向活躍,為了減低因此引起的家居安全問題,成年人或褓姆大都喜歡將孩子放在電視前面,讓他們可以安心工作,結果當然是電視汁與飯菜一同給孩子餵食。近朱者赤,幾歲的人兒腦海內儘是卡通片的打架、電視劇的情節與及瑯瑯上口的廣告也不足為奇。將子女交託給電視節目餵養的父母,不久便發覺即使他們付出雙倍力量,也難以化解習慣看電視帶來的各方面影響。
傳媒教育愈早愈好
電視對孩童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良的廣告意識不過是其中一環,還有閱讀的興趣、集中精神的能力、人際關係的技巧、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所以傳媒教育應該是愈早開始愈好:消極的做法是防止他們接觸不良資訊,即是父母要限制孩童看甚麼,例如限制他們看電視的時間;但長遠而言,最重要是塑造他們的欣賞品味,為他們的精神食糧把關,為他們選擇合適的節目,從小便培養他們欣賞益智節目的興趣,與及選擇健康課餘活動的能力,成長過程中儘管有很多機會接觸到不良資訊,若兒童有分辨好壞能力,就好比在污染的年代打下了免疫針,對心靈污染有較大的抵抗力。
我家的習慣是不會隨便開電視,成人看電視主要是看新聞或體育節目,七歲半的女兒從不主動扭開電視機,即使看亦只是看看天氣,她寧願與其他小孩玩也不願呆在電視機前。當然她遲早也會面對群眾壓力的問題,進了小學以後,她已經問我甚麼是game boy、流星花園或偶像等等問題,在友儕的影響下,孩子接觸媒介是遲早問題,我們的策略是希望她在媒介使用上不會缺乏自主性,又能善用空餘時間花在不同類型的活動上。
家長責無旁貸
當然父母在此要預備有所犧牲,若家長也是電視迷,很難說服小孩子不能看,這雙重標準是很難令孩子服氣的。顯然傳媒教育不是一個應然的問題,而是一個行動的問題:牽涉到如何去做、誰人去做的問題。不少父母將教導孩子的責任付託給學校,可惜現今學校只偏重學科的常識,對德、體、群、美皆顯得力不從心,而且新一代的師生關係大都平淡如水,家長難以期望老師可以身教,況且學童留在校內的時間有限,不及待在家中的時間長。但一般雙職家庭,父母親工作壓力大,接觸子女的時間非常有限,回家已累得不似人形,更遑論花時間教育他們,而且啟導孩童是一項非常耗費氣力,又很難在短期見效的工作,但若果父母不介入,又可以假手於誰呢?
事實上,父母親若有志承擔子女的傳媒教育的問題,不論付出多少,總會做出一點成績,問題是否有此決心;為人父母若意識媒介的影響力,必須要身體力行,有意識及有系統的為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的媒介環境。首先要調整自己閱讀媒介的習慣,例如個人習慣看的報刊若有兒童不宜的版面,應避免整份帶回家中,家中的電腦宜使用過濾軟件;其次是要協助孩童管理他們的媒體使用習慣,例如與他們立約,規定看電視的時間,讓他們學習自制地使用傳媒;而更重要的是父母肯多花時間與子女一起用傳媒,例如透過看電視或報章的新聞解釋時事、透過看電視劇教他們如何觀賞節目,及幫助他們了解劇情的建構、虛擬與真實的分別等;當然更重要是讓他們曉得選擇,在無聊的時候除了看電視或打機,還可以有甚麼積極的個人興趣?
不讓孩童受過多影像媒介刺激
不同年齡的子女,使用媒介教育的方法亦有分別。子女年紀愈小,父母親對他們生活作息的控制權較大;應從小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媒介,影像媒介毋須學習也會理解得到,但是文字媒介需要較多的氣力才能令他們習慣閱讀,好逸惡勞的孩童如果太早受過多的影像媒介刺激,對文字的反應便相對降低,所以這個時期應該要將他們接觸文字的比重提高,讓他們對無論影像或文字都掌握同樣的閱讀能力;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兒童最倚賴父母是0-6歲這階段,父母應把握這受教的階段,努力灌輸一些基本價值及信念及培養良好的習慣,例如是非對錯、社交技巧、宗教信念等,7歲以後的兒童生活圈子逐漸擴闊,家庭要發揮影響力便要與他們的友儕競爭。
不少父母錯過了孩童最受教的階段,到他們發現子女出現問題、或意識到情況嚴重時,早已錯過了他們可以控制的時機。但遲做仍勝過甚麼也不做,隨著子女逐漸成長,他們會要求更多的選擇自由及個人的空間,在那一個階段,父母親已很難用高壓的方法去限制他們的媒介活動,祗能以較民主的形式討論,或鼓勵他們參加批判思考等課外活動,令他們明白商業掛帥媒介背後的議程,與及媒介如何通過友儕向他們施壓等。在這過程,父親或母親要學習聆聽,只要繼續與子女保持溝通,應不難令他們了解父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