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蝦人」的都是壞人?
燭光網絡 70期 (p.6)
起底、改圖、抹黑、唱衰……網絡欺凌方法層出不窮,有時會透過網誌用言論「唱」你,更多時候會用討論區或一些社交網站,製造網民公審的假象,令受欺凌的人焦慮,害怕,受傷。
儘管網絡欺凌造成受害人極大傷害,城巿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馮麗姝表示,不是所有欺凌者都是壞人,當中有真正的欺凌者,也有被煽動的反應型欺凌者。她說:「如果有份『蝦人』的就罰,隨時罰錯好人,後果好大。」
「香港對欺凌問題的研究落後了最少20年,中國人成日以為『總之打人就唔啱』,又或者『總之講粗口就係錯』將之二分,但這樣做不治本。」馮麗姝說,以前只談復和,但她會用另一個角度,看看這些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他們背後有何價值觀和理念。有時這些理念是扭曲的,或是不合理的,就可以提出來,與他們討論,將之改正。
「網絡欺凌」詞彙知多少?
所謂網絡欺凌,是指有人利用資訊科技故意羞辱、折磨、恐嚇或者騷擾另一人,並故意使受害人不快。網上欺凌的手法包括::
騷擾 | 重覆地傳送出惡意、刻薄並帶攻擊性的信息。 |
抹黑 | 傳送或上載損害他人名譽或離間友情的是非或流言。 |
嫁禍 | 使用他人身份做出不當行為,令當事人蒙上不白之冤或形象受損。 |
洩密 | 網上公開分享他人的秘密、尷尬事情或影像。 |
哄騙 | 假意接近他人以套取秘密或尷尬的資訊,繼而公諸同好。 |
排擠 | 故意於網上群組中排擠他人。 |
絡欺凌表面上不傷害身體,成年人難免會掉以輕心。馮麗姝的研究更發現網絡欺凌的發生,往往代表背後可能存在更有系統的欺凌行為。她說:「欺凌者有時在校園欺凌受害人,放學後繼續網上欺凌,令受害人整天的生活都受到干擾,苦不堪言。」如果受害人退縮的話,他的自尊可能難以建立,部份受害人亦會作不理性的還擊,令問題更複雜。
評估了弱者的反應才下手
她解釋,真正的欺凌者都是有計劃、有預謀,評估了弱者的反應,並在欺凌後會獲利,才決定下手。她說:「例如你在網上罵一個人,你要有快感、滿足,或者少了一個競爭對手,直接獲得好處,才算是欺凌。」所以,操控性的欺凌者,大都冷靜、無感覺和自我中心。他們通常是開設主題,甚至網站,主動出擊的。
反應型的欺凌者,大部份都是因事情不如自己所料,或受到挫敗,因而挑起憤怒、激動的情緒,甚至使用武力。她說:「這班人其實很易受人影響,有時對付人只是為了表達不滿,但由於整件事欠缺部署,容易找到漏洞,才被人捉到,成為代罪羔羊。」他們在網絡中,可能擔任叫陣和罵戰的角色,但如果事件越演越烈,有時會一時衝動「出口傷人」,到最後因為欠缺細密的計劃,往往容易身份曝光,成為眾矢之的。
兩類截然不同的欺凌者
面對欺凌者不同的動機,馮麗姝會對症下藥。她說:「對於操控型的人,我們會對他說清楚欺凌人可能會面對的後果,讓他們自己判斷;另外,亦會鼓勵他們多從別人的角度去想欺凌事件,建立他們的同理心;最後我們會讓他們參加群體的活動,讓他們可以從中得到成功感,因而不用再從欺凌行為中獲得快感。」
對於反應型的欺凌者,馮麗姝建議老師和家人多了解他們的世界,嘗試找出他們的一些錯誤的價值觀,例如世界上很多人在害他,或者每個人每時每刻都監視着他,想對付他。為此,馮麗姝會透過小組,讓他們拉闊思考空間,面對不同的事情時,要看寬一點,聽寬一點,知道多點資訊才作結論,不要用即時的情緒來處理事件,並要學習感覺自己的情緒指數,在需要時即時處理負面情緒,減低引起負面行動的機會。
小貼士:如何辨別網上欺凌者和受害者 |
|
受害者
|
欺凌者
|
資料來源:Hinduja, S. & Patchin, J. W. (2009). Cyberbullying Warning Sig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