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影畫@佈道

陳龍超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15/11/2007

《密陽》、《奇異恩典》10月份在港上映,而後者更成為不少機構推動信徒社會關懷的「好幫手」,意味著商業與信仰其實可以並存不悖,市場對信仰命題一直有著需求,特別當人生遇上三岔口或工作失去意義時,心裡會不其然高呼「活著為何?」。
 
不同宗教、信仰為此提供出路,除了書籍、講道,影像方式可算是近十年來在本地一個較新的傳播渠道,不過手法要達至沒有「硬銷」箇中頗有難度,而現今本地福音機構的影音製作相對以往實在已進步不少,不過要追上商業製作,無疑尚有一段距離,或許製作背後有著若干「潛台詞」:如要對觀眾有「完整」的佈道訊息;明顯的祈禱場景等等,容易成了編劇、導演的「包袱」,當故事發展符合信徒的主觀良好意願,卻不一定能引發未信者入場觀賞的意欲。

人生描繪平面 救恩變得浮淺

 《奇異恩典》的奇異之處在於上帝由始至終並沒有在戲中的大時代現身,讓筆者想起聖經舊約中的「以斯帖記」,解救恩手原來不一定必然從天而降,凡人原有參與扶危的位分;《密陽》女主角斗膽以凡人身份與上帝比劃,腦內浮現是約拿與召命對著幹、雅各為爭取個人祝福與天使拚命摔交的場景;聖經並不忌諱表達生命歷程可以是如斯充滿挑戰、疑惑,上帝與人竟可以有如此直接、親近的接觸,祂不是叫人退避三舍的獨裁暴君,也不是人生問題迅速除病的當然特效藥;但如把人性善惡簡單二分,信仰以超脫現實的姿態出現,而種種艱難問題「神蹟地」迎刃而解,人生的描繪變得平面,基督的救恩亦變得浮淺;影視製作不應只流於教育電視式的資訊傳遞,與代言人售賣瘦身、整容方程式不無兩樣。而是追求藉著故事、演員演繹去引發你我心底裡的共鳴,要啟發的是思考,而非提供標準答案;透過參考其他不同商業電影的手法,我們或可從中「取經」……

來一次非直接的信仰/世界觀的對話

在過去幾個月「戰爭主題」系列中,電影研習小組「遊走光影間」分別討論了在逆境中生發快樂之道(《一個快樂的傳說》)、生命價值可否以數目量度(《雷霆救兵》)及在資訊爆炸的世代,如何分辨真假英雄(《戰火旗蹟》),未來數個月小組會另闢主題,以一系列有著信仰/世界觀喻意的電影與參加者討論、分享,從中窺探導演如何藉故事引入、表達不同人生議題,了解如何解讀箇中訊息,與導演/編劇來一次非直接的信仰/世界觀的對話,而本年12月份及2008年1月份小組就分別選擇了《大隻佬》和《廿二世紀殺人網絡》兩齣電影作討論,到底「因果」能否成為解說人生問題的終極答案?除了莊周夢蝶,人生原來可以是電腦程式的虛擬表達,救贖的出現是否一個因果循環的「reboot」?
 

電影研習小組第十七回
電影:《大隻佬》
日期:2007年12月11日(二)
時間:晚上7:30-9:30
地點:明光社生命及倫理資源中心
 
電影研習小組第十八回
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
日期:2008年1月8日(二)
時間:晚上7:30-9:30
地點:明光社生命及倫理資源中心
報名:2768 4204(鄧小姐洽)或登入網址http://www.truth-light.org.hk/media/activity-movie-group/index.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