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只是幌子
燭光網絡 58期 (p.22)
《投名狀》(下稱《投》)可算為本地的電影工業打了一支強心針,反應叫好又叫座,不少觀眾對箇中圍城、大戰場景留下深刻印象,功力可比擬好萊塢製作。
據導演陳可辛的訪問解說,戲中舖設的大型場面只是一個平台,吸引觀眾踏上,就著劇情進行關於人性主題的討論。比諸舊作《刺馬》以男女感情作為兄弟反目的唯一緣由,《投》加入了大我小我孰重孰輕的價值討論。
「上位」Vs「兄弟情」
當主角龐青雲(李連杰飾)為了實現一個偉大理想,進入建制是個可行法子,但「上位」需要作出若干程度的妥協,不過距離目標愈近,付出成本可以愈高,底線愈向後移的結果,可會是犧牲兄弟情誼?選擇懸崖勒馬固然可以避免泥足深陷,但之前的鮮血傾流、性命付出豈非變得毫無意義!
面對如斯兩難處境,究竟可本著甚麼原則作出無悔決定呢?而偉大藍圖背後動機是達成理想拯救蒼生,抑或滿足一己私慾?龐青雲會否不自覺化身成為《死亡筆記》的夜神月?
「盡忠」Vs「公道」
同是行軍打仗,不過時代有異,國內導演馮小剛攝製的《集結號》(下稱《集》)以國共戰爭為背景,賣的是鎗火大炮,以國片而言,是個破格嘗試,效果與《雷霆救兵》雖有差距,但沒被拋離。
導演馮小剛聲言不會再拍戰爭片,因過程比想像艱苦,在費心搭建的炮火舞台之上,導演藉主角谷子地(張昭涵飾)身體力行示範了何謂「盡忠」,今時今日的教導流行挑戰權威,個人意見至上,團隊合作成為達標的一種途徑,追求所謂雙贏可以只建基在共同渴求的利益面上,感情因素可以靠邊站。
《集》描述連長谷子地在淮海戰役中,帶領47名士兵奮勇抗敵,寡不敵眾下,整個部隊中僅谷子地倖存,而接著他的人生下半場竟完全投資在陣亡的兄弟身上,奔波流離為要還他們一個公道,爭取一份為國捐軀的榮譽。
「死亡」Vs「承諾」
彼此關係、承諾沒有隨死亡終結,部下昔日的尊重明顯不單是因由上而下的權力使然,擁戴源於他對屬下的關顧委身,「忠」字的應用範圍可以很廣,對上司、國家只是其一方式,谷子地的一番作為,為你我提供了另外選擇,但當兩者不可兼得,我們又應如何抉擇呢?
常說香港人工作太忙,買票入場極其量只是一種娛樂,但不少電影,娛樂包裝背後,可以別有洞天,留待有心人細意發掘,「遊走光影間」電影研習小組在2月份挑選了電影《韓流怪客》與參加者討論分享,從緊張追逐中靜思家人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