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用鬧鐘嗎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06/01/2011

11年前,全世界因為害怕千年蟲的危機,於是把電郵系統不斷進行更新,以為改了四位數字,危機就已經解除,可是,原來有些「無厘頭」的小蟲,仍然會影響我們的生活,iphone鬧鐘這幾天就失靈了,不論調校多少次,仍然不響。

事件影響不少人的作息,有幫婚禮拍照的攝影師遲起,幾乎未能趕及到現場;又有人因此錯過航班,耽誤了時間;有些人因此忘了吃必須定時服用的藥物,幸好沒有搞出人命。

科技發展,我們不自覺地依賴起機器來。一個人本來有生理時鐘,可以自由決定作息時間,但今日我們選擇依靠鬧鐘。與別人約會,以前時間地點定好,不見不散;現在往往在見面前十五分鐘,才施施然致電對方手機,相約位置。有些人連目的地也弄不清楚,於是打開網上地圖,跟着藍色小點往前走。

智能手機是非常聰明的電子產品,它透過流動網絡連結,在網絡上取得資訊,待我們有需要用時才下載回電話中。我們的社交網絡facebook、即時溝通工具msn等都加入流動網絡功能,我們的身體彷彿就連結在手機中,如某些學者的預言,手機成為我們身體「延伸」的一部分,我們一些本來擁有的能力,都交由手機去代辦了。

沒有鬧鐘,就起不了床。這可能是一個警號:我們與科技太過貼近,已經去到一個地步,就是沒有了手機的某一個功能,我們就不能過「正常」的生活。如此,我們彷彿就變成了半個機械人,要有整個人的肉身,再加上手機才能生活。有學者認為這是我們後人類(post-human)的第一步,但我們真的要走向後人類嗎?

在擁抱科技的同時,讓我們也反思,究竟是我們在利用科技的好處,改善我們的生活,還是到頭來被科技控制了,將原本擁有的能力拱手相讓,原本擁有的創意局限在框架中,更將豐富的生活,人際關係,都被這些看似方便的資訊科技產品所限制,甚至俘虜去呢?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