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埋單?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糾纏
地區:美國
引言
請各位讀者想像以下的假設情況:「一所大學校長向所有員工宣佈:追求真理是至高無上的學術使命,從今天開始,所有教授在每學期只需要教一門科目,其餘時間都是用來從事研究,大學會在財政上無限量地支持所有研究項目,你需要多少經費,大學都可以支付。」
一間教會的主任牧師向所有會友宣佈:「基督教的使命是秉承耶穌基督的博愛精神,照顧孤兒寡婦等弱勢社群,從今以後,教會場地會開放給所有露宿者,為他們提供庇護所、膳食及其他一切生活的需要,而預算案沒有上限,若果不夠錢,請各位繼續奉獻。」
唉!理想可以是無限,愛心可以是無限,但資源卻是有限。無論理想是何等高瞻遠矚,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但最後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實際的問題:誰來埋單?
接收無證客:慷他人之慨
筆者修讀神學的時候,教授強調《聖經》的原則是接待遠人,當時所有師生一面倒地贊成要接納無證客,我獨排眾議,指出這樣做對合法移民不公平,但更重要的是:即使美國是大國,但仍然沒有可能無止境地吸納源源不絕的非法移民。
如今,美國的非法移民問題已經陷入失控狀態,在美墨邊境,許多收留偷渡客的酒店已經超出負荷,邊境巡邏隊迫於無奈釋放一部份非法移民,才可以騰出空間。這情況會繼續惡化,因為拜登政府宣佈允許約47萬名沒有在美居留權的委內瑞拉人暫時合法工作,這種變相的「大赦」 將會鼓勵更多人湧入美國。
紐約是非法移民問題的重災區之一,今年紐約市政府已經支付了20億美元去照顧無證客,預計到本財政年度結束時將會耗掉50億元。那麼,誰來埋單呢? 紐約市長亞當斯已下令全市各部門削減15%的支出,以支付處理移民問題的費用;他作出這個警告:「我們即將徹底失去紐約市,這座我們那麼熟悉的美好城市。」但猶太種族與經濟正義組織反駁:「資本主義的壟斷令到億萬富豪控制窮人,把紐約市變為少數富人的遊樂場。真正摧毀紐約市的是將貧困定罪、剝削社會服務、傳播恐懼和分裂的政治家。」 我不知道猶太種族與經濟正義組織有沒有將自己資產的15%奉獻出來,為照顧無證客盡一分綿力;我也不知道當年那些神學教授和神學生是否也有份埋單。若果只是提出理論而不願意埋單的話,那是慷他人之慨!
美國汽車工人罷工:負負並不能得正
很多年前一位讀法律的朋友向我指出美國社會的不平等、不公義,他認為應該大幅地調整所有人的工資,令所有人都能夠過著有尊嚴的生活。當時日本的經濟如日中天, 日本汽車、電器在市場上勢如破竹,美國三大汽車廠和其他企業已經五窮六絕,原因之一是美國工資太高,我這樣去回應他:「誰來埋單? 誰去支付高昂的工資?到頭來額外成本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於是乎沒有人願意購買價錢昂貴和品質低劣的美國產品,最後所有人要為這個不切實際的理想去埋單!」
現在似乎歷史重演,最近美國汽車工人罷工,他們提出的訴求是加薪40%,將工作時間改為每週 32小時。一項在8月進行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75%美國成年受訪者支持聯合工會的罷工行動。我理解汽車工人和一般民眾的不滿情緒,美國汽車公司的總裁獲得天文數字般的薪酬,在2022年,他們的薪酬是一般員工的三百倍。民主黨的政綱是追求平等,拜登總統順理成章地表示支持汽車工會,他對參與罷工的汽車工人聲稱:「這個國家不是華爾街建造的,是中產階級建造的,工會打造出中產階級,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加油下去。各位理當取得你們賺取的,你們賺的遠比你們拿到的多得多。」我反對大企業總裁的貪婪,然而,社會問題並不是數學問題,負負並不能得正,總裁和工人 一同獅子開大口,只會令問題雪上加霜。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總裁馬斯克抨擊美國聯合汽車工會的苛索,他說:「 明確地,這是將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推進破產的快車道」。Brandywine Global投資組合經理人派崔克凱瑟(Patrick Kaser)不約而同地指出:「如果聯合汽車工會如願以償,那將明顯對三大汽車公司的競爭力造成實質損害。」現在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有人批評中國誇大了統計數字,因為許多出口汽車是由外資或合資公司生產的,但即使經過了七除八扣,中國汽車工業大幅成長和在汽車電池上佔主導地位是不爭的事實,若果美國汽車工人的訴求不能夠得合理地解決,最後整體社會都要為這經濟災難埋單。
美國大學砍掉無人問津的學系:學術理想可以是業餘興趣
在年少時,筆者很喜歡研讀文史哲等科目,但今天我在大學教授數據科學,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我明白到需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作出妥協。許多美國學生亦有類似的想法,由2012年至2020年,修讀文科的美國學生人數下降了29.6%,有些大學的下降幅度更加嚴重,例如在同一期間聖母大學的文科畢業生少了一半。相反,商科、工科、理科的學生人數比例大幅上升,原因十分明顯,這些學科的出路比較好。現實是殘酷的,許多修讀不吃香科目的學生在畢業後找不到高薪的工作,結果無法償還學生貸款,今年8月中,拜登政府批准為340萬借款人減免超過 1,160億美元的學生貸款。換言之,納稅人要為這些當年追求學術理想的人埋單。
可能有人會批評我說話苛刻,但是,學生在選擇主修的時候應該知道就業市場的情況, 而且學生有自由選擇雙專業或雙學位。以筆者為例,我讀過心理學、哲學、視覺藝術,但同時也修讀過統計學、電腦科技,我大可以在業餘活動中滿足自己的理想和興趣。
有鑑於就讀文科的學生人數大幅下降,現在許多美國大學開始在這些科目縮班減員,例如最近西維珍尼亞州大學因為預算累計短缺達7500萬元,所以計劃裁掉32個學系,包括了外語系、英文、數學、音樂系的碩士班和博士班。如你所料,很多師生都極力反對,經過協商之後,外語系保留五名教授中文和西班牙文的教師,文藝創作研究所也逃過一 劫,但英文系教員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三。
西維珍尼亞大學並不是個別的例子,有些大學亦面臨著同樣的挑戰(我不方便在這裡提及名字 ),在這些大學中,有些學系只剩下幾個學生,但領導階層仍然在「流血不止」的情況下堅持繼續經營下去,他們提出的理由是:「若果只是提供實用的科目,那麼大學只會淪為職業訓練學校,這並不是大學的初衷,我們必須要為求知而求知,為學術而學術!」 我心想:「誰來埋單?誰去補貼嚴重虧蝕的學系?若果不做出相應的改革,最後整所大學崩潰,所有人都會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價。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這些財雄勢大的學府可以去追尋學術理想,但為甚麼我們需要不惜工本地去堅持?」
結語
在上面筆者討論了三個美國的社會事件,表面上他們好像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暗地裡這些問題的本質都具有一個共同的元素:有不少人都只是從意識形態、理論出發,沒有考慮到成本的問題:到頭來,誰去埋單?
最近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因為財政預算案的爭議而鬧得沸沸騰騰,聯邦政府陷於停擺邊緣,在9月底,國會參、眾兩院先後通過了短期開支法案,政府可以繼續運作45日。 過去,民主、共和兩黨都多次因為在財政上持有不同理念而迫使政府停擺,民主黨認為應該保留、開設、擴張尋求社會平等和公義的項目,共和黨則擁抱小政府主義,主張還富於民,鼓勵人自力更生。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節目主持人法瑞德 (Fareed Zakaria) 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的癥結:美國人民喜歡民主黨的用錢方法,但歡迎共和黨的稅收政策。 一方面,人民希望得到免費午餐,但又不願意交更多稅款,如是者,政府只能夠靠舉債來進行赤字開銷,在執筆之際,美國聯邦政府已經欠下33.3兆億,這數字將會如滾雪球般越變越大。到底有沒有人想過這問題:最後由誰來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