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在網絡尋覓愛情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1/01/2019

網上交友騙案時有發生,警方公佈2018年首10個月錄得520宗網上情緣騙案,損失金額超過4億港元。[1] 除金錢損失,受害人更有可能遇上感情騙子,每每在發生性關係後對方就一走了之。雖然網上交友危機重重,但仍有不少人冒著風險在網海中尋找伴侶。

40歲的Amy(化名)是一位基督徒,她性格活潑好動,工作能幹。自幼在教會長大的她,雖曾有過數段戀情,但都無疾而終。Amy並未因而感到焦急,她並不抗拒單身,亦沒有視結婚為人生目標。她說:「我有朋友陪伴著我,日子過得十分精彩開心,我享受單身的生活,並不急於結婚。雖然不少朋友都已經結婚生子,但每人的人生如何是個人的選擇,不需與人比較。」Happy Single(快樂單身人)是Amy的生活態度。她喜歡旅遊、遠足、品嚐美食,朋友都讚她懂得享受人生。

女孩子總會對戀愛有憧憬,Amy也不例外。雖然她作好一直單身的打算,但她並不抗拒結婚,因為她始終渴望能有一個終身伴侶,與她分享生命中的一切。她認為能找到這個人,就是人生的「Bonus(額外的好處)」。

Amy積極去尋找這個「Bonus」,但在平日的社交圈子未能遇上合適對象,因此她開始使用一個基督徒交友服務,但結果令人失望。她略帶不屑地說:「有基督徒男生同一時間邀約不同女生出外見面,見面後就追問女方是否經期,一相識就想與人上床。我亦認識一位姊妹與一位在基督徒交友服務認識的男生結婚,但婚後發現丈夫竟然繼續參與交友活動,甚至與新相識的女生有性關係,最終離婚收場。」這些所謂基督徒男生,有的是立心不良的玩家,但當中也不乏「正常」參與教會聚會的男信徒。他們的人品往往比很多非信徒更低劣,因此,相同信仰並非Amy擇偶的必要條件。

及後Amy在朋友介紹下嘗試使用交友app(手機應用程式),但朋友明言當中七成都是壞人。她清楚知道交友app的危機,因此她明確訂下使用交友app的目的——認識朋友而非尋找伴侶。此外她亦為自己訂立了兩條界線,一不借錢,二不接受性要求,遇見即Block(封鎖對方訊息)。她說:「不要太認真看待交友app上出現的一切,自己亦要清醒地過濾他們的說話。」對於如何分辨壞人,她笑道:「其實不難,騙財的還會編個奇怪故事,騙色的通常會毫不掩飾地直接提出性要求。」

Amy視交友app為認識朋友的工具,認識一些自己生活圈子裡不會遇上的人,最終她在餘下的「三成好人」中認識了現在的男朋友。認識只是建立關係的第一步,更重要是之後二人相處的過程。Amy表示:「與他相處十分舒服,他會將我的事放在心上,甚至比我自己更在意我的事情。」看來她的男友是位「暖男」。但她可曾擔心過,男友只是在「放長線釣大魚」,待獲得她的信任後才下手?對此,她滿懷信心地回應:「我們認識不夠一個月,他已經帶我去見他的家人,大時大節也會與他的親友一同食飯。這些舉動令我相信他是認真與我交往。」

尋尋覓覓,Amy終於覓得知心人,她的擇偶條件其實很簡單。她說:「我對伴侶的要求很簡單,只希望找一個能夠與我坦誠分享和溝通,並接納我,而他一一都做到。」原來她曾患過重病,令她日後難以懷孕,對此男友並不介意。男友尚未信主,對於信與不信的問題,她打趣的說:「他也有信主的可能呀。」

雖然社交app滿佈陷阱,但Amy幸運地遇到合適的人,祝願他們有一段美滿的關係。

後記:
訪問Amy時,她表示男朋友是在交友app認識的,他又不信主,因此覺得自己的故事不是一個好例子。筆者認為對不少教牧長執來說,這非但不是一個好例子,更可能是一個不好的見證。如果可以選擇,相信Amy也希望與相同信仰的人在一起,而她也努力過,但事與願違。Amy的例子或許不值得仿傚,但其實透過交友app尋找伴侶的信徒大有人在,我們在判斷前不妨先聽聽他們內心的掙扎,了解一下他們的處境,關心他們生命的整體,陪伴他們走人生的每一步,這其實也是一種牧養。


[1]〈網上情緣騙案今年首10個月急升逾2倍 涉及騙款達4.17億元〉,《香港經濟日報》,2018年12月9日,網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226451/網上情緣騙案今年首10個月急升逾2倍(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12月19日)。

關注範疇: 
性文化
傳媒
流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