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與電子貨幣......我有話說
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俗稱虛擬貨幣基本上打破了人們傳統的思想。一提到貨幣的發行,基本上人們會想到貨幣經由中央銀行發行,即使不是中央銀行發行,也在政府的監控之下發行。加密貨幣的基本特色是去中心化,意味著不再需要管理機構和硬體設施,只要透過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所有的數據均可通過加密系統進行驗證,因此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會被第三方攔截。《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描述區塊鏈為「一種開放,分佈式的分類賬,能有效地記錄雙方之間的交易,並且以可核查與永久性的方式進行記錄」。
去中心化的概念得到不少人認同及支持,特別是當人們看見政府管理不善,胡亂「印銀紙」,讓「銀紙」嚴重貶值的時候,面對高企的通貨膨脹,人民對政府失去信心,他們寧願相信一種只存在在互聯網上的虛擬貨幣,根據「中本聰」(英文名:Satoshi Nakamoto,中譯:中本聰,是比特幣發明者的化名)的設計,比特幣(Bitcoin)採用密碼技術來控制貨幣的生產和轉移,總數固定為2,100萬個,任何人再無法任意增發。簡單而言,加密貨幣的數量得到控制,而買賣亦受到監察。
一般人比較熟悉的加密貨幣是比特幣,事實上,繼比特幣之後,隨之而來較為普遍的有以太幣(Ethereum)、萊特幣(Litecoin)、瑞波幣(Ripple)及ESO等,它們都比較出名。由於炒風熾熱,自2009年比特幣推出以後,CoinMarketCap平台估計迄今已經有1,634種加密貨幣。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由於加密貨幣的供應是固定的,因此它的價格更易隨著需求而暴漲暴跌,吸引投機者透過從控制加密貨幣的需求謀取暴利。
雖然在市場上已經有些交易接受行使加密貨幣,最經典的例子莫過如Laszlo Hanyecz在2010年,以10,000個比特幣買了兩個薄餅(Pizza),但是加密貨幣在一般市場上的普及情況大大不如電子貨幣(Electronic Money)。電子貨幣是指通過使用某些電子化方法將該付的金錢,以數據直接轉移給支付對象。現時電子支付主要分兩種模式:一是以智能手機代替信用卡,如Apple Pay、Android Pay、Samsung Pay;另一種是賬戶儲值模式,最常見的是八達通,新興的如TNG、PayMe電子錢包等,至於可充值,又可連結信用卡付款的則有支付寶香港(Alipay HK)。
瑞典已成為一個無現金的社會,電子貨幣在內地亦非常普遍,然而在香港仍未算十分普及,或許不少香港人恐防私隱及個人資料外洩,因此盡量少用電子貨幣,又或是只用以充值為主的八達通。今次筆者訪問了香港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李樹甘教授,與他談到加密貨幣與電子貨幣,他所關心的並非加密貨幣的炒風問題,也不是電子貨幣所牽涉的私隱問題,而是金錢觀及去中心化為香港的下一代帶來甚麼樣的衝擊。
先談電子貨幣,李教授認為小朋友若從小便習慣用八達通付款,誤以為「嘟」一下便能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甚麼也不用付出,他們對金錢的概念會變得模糊,也會不太懂得珍惜金錢。李教授提到他多年前鼓勵年幼兒女奉獻部份利是錢。由於當畤他們仍未有零用錢,所以對他們來說,利是錢就是一年一次唯一重要的「收入來源」。李教授並沒有先扣起部份金錢並替兒女奉獻,而是將利是錢全數給他們,再鼓勵他們儲起部份,然後從他們自己手中「真金白銀」將錢拿出來奉獻。目的是讓他們有「肉痛」感,但當他們仍願意付出,這才是他們自己的奉獻。另一方面,金錢令人較專注金錢本身,而忽略了它背後的價值。在以物易物的社會,父親生日那天,大小兒子分別送上自己辛勞的成果,大兒子送農作物,小兒子送牲畜,這對父親來說是一件令人欣喜及快慰的事,但當人進入金錢世界後,人們便很自然去計算這些東西值多少錢,以此比較誰付出較多,反而沒有欣賞送禮物者的心意。李教授無意提倡社會重回以物易物的經濟體系,他只是點出金錢本質和當電子貨幣愈來愈流行的時候,家長要注意,做好準備,教導小朋友理財。
至於加密貨幣,李教授表示去中心化的思想值得大家留意。去中心化的背後意義某程度反映對權威的不信任,因為不信任政府可以好好控制貨幣數量,因此大家便起來,寧願承認一種虛擬貨幣,也不要真實的貨幣。這種堅持去中心化的思想,引申出來是去教會化及去家庭化等不同的層面的思想,這同樣衝擊著教會和家庭。
有會眾不信任教會或牧者,他們會否提出去教會化,認為信徒不必返教會,只要在YouTube中聽道便可以,又或以WhatsApp中的祈禱代替教會中真實的祈禱會?至於去家庭化也差不多,當大家看多了與家庭倫常相關的新聞,認為家庭制度失效的時候,便不再信任家庭制度,會不會有人提出不需要家庭,有孩子的人可以與沒有孩子的人共同養育自己的孩子?李教授沒有忽視政府的失效,只是更關注去中心化這一種意識形態引申出來的影響。他表示自己並不是以一個專家的身份去談論此事,只想刺激大家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加密貨幣與電子貨幣。
延伸閱讀:
陳碧芬。〈空氣幣太多 虛擬貨幣泡沫提早到來〉。《工商時報》。2018年6月11日。網址:https://ctee.com.tw/news/viewcatenews.aspx?newsid=185763&cateid=jrdc(最後瀏覽日報:2018年6月25日)。
許創彥。〈瑞典無現金社會 居民:7年沒帶錢了!〉。《信報》。2017年8月1日。網址:http://monthly.hkej.com/monthly/article/id/1621410/瑞典無現金社會++居民:7年沒帶錢了!(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