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 (生命倫理雙月刊 2期)

生命倫理,也要「高速」

生命倫理雙月刊 2期 (p.1)
24/03/2010

年初的「反高鐵」示威,引起了之後的「八十後」討論。後現代主義的思潮,權力論與公民抗命,成為了熱門的話題。可是在這些熾烈的城中熱話裡頭,教會,你在那裡?我們答得上話嗎?

鐵路要「高鐵」,教會對生命倫理的研究,實在也要「高速」。若我們對社會上發生的事不聞不問,只在教會四面牆裡面說「我們成為一家人真好」,很快我們在社會的發言權和影響力,就會失去得無影無蹤。

今期《生命倫理》,我們會向大家探討有關「幹細胞和複製人」的問題。當複製人的研究還有極大爭議的時候,其實幹細胞的研究已彷彿成為醫學研究的大方向。我們不禁要問:當幹細胞技術發展成熟,人會不會如機器零件般,壞一個器官,就能更換一個新器官?

「社會文化」也好,「生命科技」也好,「生命倫理」的探索,其實是要相輔相成,甚至要趕上同一步速,我們才能承擔得起這社會各方面高速發展帶來的種種影響,也才懂得如何面對。

幹細胞與複製人

生命倫理雙月刊 2期 (p.2)
24/03/2010

自從1996年世界第一隻複製羊多莉誕生,社會對複製技術與幹細胞研究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究竟幹細胞與複製技術背後的原理是甚麼?此等技術可如何改善人類生活?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於2010年1月21日晚舉辦了以「幹細胞與複製人」為題的生命倫理對談,邀請得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黃岳順教授,與參加者對複製技術與幹細胞研究作深入的討論。

一切由複製羊多莉開始

為了讓參加者更易掌握有關技術的原理,黃教授在對談開始時首先講解細胞的構造。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存單位,每個生物包含的細胞數目由一至上十兆不等。細胞核(Nucleus)是細胞的核心,負責維繫細胞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