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2年年青人參與賭博情況
由11間戒賭機構所組成的「提高合法賭博年齡至21」大聯盟於今早舉行新聞發佈會,向公眾發表年青人參與賭博的情況。各機構收集由2002年10月至2012年12月的10,929個案顯示如下﹕
由11間戒賭機構所組成的「提高合法賭博年齡至21」大聯盟於今早舉行新聞發佈會,向公眾發表年青人參與賭博的情況。各機構收集由2002年10月至2012年12月的10,929個案顯示如下﹕
10月開始,市場上推出了一份全新的免費賭博資訊報章《快馬》,並每逢賽馬日在大部份的投注站場外和賽馬場地門口派發。有巿民來信本社投訴,稱有關刊物內容有大量賭博訊息,不適合青少年閱讀,更不應該派發給青少年。
在華人社會「小賭怡情」的文化,每每不清楚賭博如何影響社會。很多人並不知道賭博的本質是甚麼,甚或以為明光社和一些反賭團體「無事搵事做」,不尊重香港人「馬照跑,舞照跳」的資本主義精神面貌。
追求公義是普世價值,每個人的心底都渴望得到公平、合理的對待,但現實是香港社會卻充滿不公平、不合理的情況,市民大眾的怨氣愈來愈深,社會上的抗議、抗爭亦愈來愈多,作為關心香港市民的好鄰舍,教會是不能忽視這些不公義的社會狀況的。
在暑假期間,雖然波馬均暫停,但馬會的宣傳攻勢一點也沒有停,從宣佈投注額上升,到「借頭借路」要求香港球隊與外地隊伍進行的友誼賽成為開賭賽事,繼而再要求加入更多可投注的境外球賽,都見到馬會沒有放軟手腳。但更加令人關注的,是馬會透過一系列軟性宣傳,包括網上遊戲,甚至是親子活動等,全方位美化賭博活動,意圖催谷下季的投注額。
每十個香港人,有大約八人在一年內曾參與賭博。香港人參與賭博的程度,從馬會歷年投注創新高已可充分體會。一到新年,麻雀、撲克和魚蝦蟹等玩意更是家家必備。可是,賭博帶來的影響卻容易被忽視,其中病態賭博的問題近年才開始受到關注。究竟為甚麼賭博也可成病?香港病態賭博的情況嚴重嗎?而賭博問題究竟是個人問題、還是社會問題?
九月份的倫理對談,將以《賭博有病?》作主題。我們邀請了專長於輔導病態賭徒和家屬的蕭如發牧師,與大家一起對談賭博成癮和其他相關的課題,誠邀大家參與,一起討論。
日期:2011年9月21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