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明報.6-8-2024) |
(香港01.4-8-2024) |
贏了獎牌當然值得高興,不過,若果勝利是比賽的唯一目標,那麼大部份運動員的人生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得獎的永遠是少數,贏得金牌的更是絕無僅有。運動比賽最重要的精神是努力超越自己、盡其在我,並在公平公正的競爭之下互相較量、更上一層樓,贏得精彩、輸得無憾。不過,需要有體育精神的不單是運動員,更重要的是觀眾,不懂得欣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對手,只盲目支持自己國家的選手、胡亂向競爭對手喝倒彩的觀眾,是最令自己國家丟架的觀眾,盲粉的盲不單是對運動的無知,更是對何謂公平的無知,當自己國家失利時便不報道對手勝利的傳媒,是比小學雞更幼稚的傳媒,不單輸了比賽,更嚴重的是輸了風度、輸了國格、輸了傳媒應有的客觀和公正。慶幸在今屆的比賽場上,仍然可以看到很多令人動容的畫面,例如在形勢不利時仍能沉著應戰、反敗為勝;不在對手受傷時乘人之危;不論輸贏開心愉快地比賽;真誠地恭賀比自己強的對手……同樣,很高興見到一些傳媒並非只將焦點放在贏了獎牌的選手身上,他們亦沒有忘記其他同樣努力付出,不斷奮鬥,雖敗猶榮的選手。
奧運會其實是一個放下彼此的分歧,不受政治、宗教、民族和文化影響,求同存異,讓體育歸於體育的好機會,大家欣賞的是運動員的技巧、態度和應變能力,當然,在比賽的過程之中難免有時亦涉及一點運氣,因此,不少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往往亦只能和奧運金牌擦身而過,成敗有時不足以論英雄。而要評價一個運動員,應集中於他/她在運動場上的表現,盡量不要和他/她的政見、宗教和出身背景扯上關係,毋須因為不認同一個運動員某些看法和取態便否定他/她在運動場上的表現和成就。當然,我們亦毋須因為一個運動員在體育上的傑出成就而將他/她當作偉人或生命師傅,正如我們喜歡一個歌星便多聽他/她的歌、喜歡一個演員便多看他/她的電影,但不代表我們要跟他/她學做人,因為一個人在某些方面有成就,並不代表在其他方面都一定優秀,同樣,我們欣賞自己的老師或牧師,但應該不會考慮跟他們學唱歌和做運動,若果我們戴著有色眼鏡,事無大小都要考慮一個人的政見和背景,而無法就個別項目看一個人的表現和成就的話,那我們很容易便會掉入某種偏見之中,再也無法單純地以事論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