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ie惹的禍
燭光網絡 126期 (p.8)

智能手機前置鏡頭的出現,改變了我們拍照的模式,我們不只可以拍下眼前的事物,還可以輕鬆地拍攝自己的模樣,並且放上社交媒體與朋友分享。Selfie(自拍)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行為。Selfie一詞更在2013年,當選為牛津字典的年度詞語。[1]
Google在2014年指出Android系統的用戶每天發送的Selfie照高達9,300萬張,而這數字還未計算其他系統的用戶,[2] 可見Selfie已成為不少人的習慣。外國有機構統計,年齡介乎18至33歲的人士曾在社交媒體分享Selfie照的比率為55%,遠比其他年齡層高,[3] 而女性往往比男性用更多時間管理他們的社交網站,[4] 我們也不難察覺身邊不少年輕女性都喜歡分享Selfie照。
為迎合Selfie愛好者的需要,市面上出現了不同的輔助產品,如自拍神棍、手機的各種濾鏡、簡單易用的修圖程式、甚至有品牌推出專為Selfie而設的手機。Selfie照只是一張相片,但一旦分享到社交媒體,它就是構成個人網絡身份的一部份。為了向他人展現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並換取更多人的讚賞(Like)及關注(Follow),不少人會在相片或影片中加入各種濾鏡,常見的有美肌、大眼、瘦面等功能,為素顏(沒有化妝)的用家自動上妝,將眉毛、眼影、眼線、胭脂、唇膏等一次過加到臉上。有的濾鏡可以為用家加上可愛的動物鼻子和耳朵,又或改變相片的色調來營造不同效果。用家更可用修圖程式來「執相」(又稱為「P圖」),除去臉上「瑕疵」,打造完美的形象。
黃子華曾在一次棟篤笑中打趣地說:「化妝就係你落咗妝,我仲認得你……你落咗妝,我唔認得你,嗰啲叫做喬裝。」化妝如是,修圖也如是。不少人過度修圖,結果相片與真人有太大落差,網民會用「照騙」揶揄這種行為。中國內地就有一位網紅在進行直播期間不小心關掉美肌功能,令她原形畢露,美女瞬間變大媽,讓網民幻想破滅。[5] 曾經流行一時的網絡潮語「有圖有真相」,現在已經不再管用。
一張經過細心修改的Selfie照,可以換來眾多的讚賞及關注,但當一個個所謂「瑕疵」的個人特徵被修改和剔除後,剩下來的只是一個不真實存在的幻象,那個幻象根本不是自己,儘管在網絡得到再多的稱讚,但其實都與本人毫無關係。關掉電腦,放下手機,我們還是要用本來的樣子生活。
加拿大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研究分享Selfie照到社交媒體對年輕女性的影響,研究人員邀請了110位女大學生參與,結果發現分享Selfie照會增加她們的焦慮,減少自信,更會令她們自覺外表不吸引,就算容許參加者修圖,結果還是差不多。研究人員指出Selfie對女性構成不良的心理影響,並認為過度頻繁分享Selfie照,應被視為有礙心理健康的危險網絡行為,如果這會觸發個人對體重及身形不滿就更為危險,因為這是發展成飲食失調的基本危險因素,也與抑鬱及自我形象低落有關聯。[6]
美國臉部整形及重建外科學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Facial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在2018年的年度調查指出,其中一個鼓勵病人去整容的最大的原因,是他們希望令自己Selfie時更好看。[7] 其實每一次修圖,就是對自己身體的一次拒絕,告訴自己本來的特徵是「瑕疵」,需要修正。修圖後的那個幻象並不存在,但它卻比真實的自己更受歡迎,獲得更多人讚賞,這無疑令自己對身體產生更大的厭惡感。
台灣藝人楊丞琳右邊臉頰有顆黑痣,剛出道時這顆痣被視為是她的「瑕疵」,令她屢屢在試鏡中落選,但在她的努力下,如今這顆痣反而成為她的獨特商標,更添個性。[8]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各具特質,或許有人會認為我們身上的一些特點是「瑕疵」,但其實這些特點也是組成我們的一部份。我們要做的不是拒絕自己,或與自己的一部份割離,反而是要接受自己的特徵,擁抱這些「瑕疵」,與「瑕疵」共存,才能顯出自己的獨特之處,自信地過每一天。
[1] “Word of the Year 2013,” English Oxford Living Dictionaries, accessed May 4, 2019,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word-of-the-year/word-of-the-year-2013;〈【selfie當選牛津詞典2013年度風雲詞匯〉,BBC中文網,2013年11月19日,網站: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uk/2013/11/131119_oxford_dictionary_selfie(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4月16日)。
[2] Richard Brandt, “Google divulges numbers at I/O: 20 billion texts, 93 million selfies and more,” Silicon Valley Business Journal, last modified June 25, 2014, https://www.bizjournals.com/sanjose/news/2014/06/25/google-divulges-numbers-at-i-o-20-billion-texts-93.html.
[3] Paul Taylor, “More than half of Millennials have shared a ‘selfie’,” Pew Resarch Centre, last modified March 4, 2014, 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14/03/04/more-than-half-of-millennials-have-shared-a-selfie/.
[4] Michael A. Stefanone, et al., “Contingencies of Self-Worth and Social-Networking-Site Behavior,”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4, no. 1–2, (February, 2011): 41–49.
[5] 向樂高:〈【照騙】直播時不小心關掉美肌功能 網紅美女一秒變大媽瘋傳〉,《香港01》,2018年6月9日,網站:https://www.hk01.com/熱爆話題/183238/照騙-直播時不小心關掉美肌功能-網紅美女一秒變大媽瘋傳(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4月16日)。
[6] Jennifer S. Mills, et al., “‘Selfie’ harm: Effects on mood and body image in young women,” Body Image 27, (December, 2018): 86–92.
[7] “AAFPRS 2018 Annual Survey Reveals Key Trends In Facial Plastic Surgery, ” Cision PR Newswire, last modified January 23, 2019,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aafprs-2018-annual-survey-reveals-key-trends-in-facial-plastic-surgery-300782534.html.
[8] 王雅惠:〈扮記者被罵「都沒提李榮浩」 楊丞琳:下標的最恐怖!〉,TVBS NEWS,2018年8月14日,網站:https://news.tvbs.com.tw/inter-news/973189(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