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教育方向才能更有效預防愛滋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性教育)
04/09/2015

自1984年香港出現第一宗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以來,本港愛滋病病毒傳染的主要途徑也隨著時代而改變。從衛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每季發布的愛滋病病毒感染統計數字可以得知,八十年代中期愛滋病病毒主要透過輸血活動而傳播;九十年代的主要感染途徑則轉變為異性性接觸;二千年開始,透過男男(MSM)性接觸而感染的比例不斷上升,由2000年初的20%,急升到現時接近60%個案是透過男男性接觸而感染的。

2015年第二季本港新增愛滋病病毒感染的179個個案中,透過男男性接觸感染的佔48%,透過異性性接觸感染的卻只得17.9%。如果將同性戀的人口比例納入一併計算,男男性接觸的感染風險將大幅提高。

目前愛滋病仍然是不治之症,但在抗愛滋病病毒藥物的幫助下,可將感染者的病發日期大大延遲,以保障感染者的生命,但對感染者來說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而現時感染者的藥費支出由公帑資助,這亦加重了本港醫療系統的負擔。減少愛滋病病毒的傳播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過往感染途徑以輸血為主,政府以驗血來保障血庫的安全,將感染風險減低,現在已鮮見透過輸血感染的個案。面對透過性接觸的傳播途徑,政府呼籲市民正確使用安全套,以減低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但效果卻不明顯。2010年的新增感染個案為389宗,到2014年已達651宗,五年間增幅高達67%,十分驚人。

正確使用安全套的確有助減低感染機會,但並不是最佳的預防感染方法。衛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在網頁中清楚列明:「預防性病的最有效方法是與一位未受任何性病感染的人士保持專一的性關係。如果不可能的話,就應該採取安全性行為;每次性接觸時都正確使用安全套,以減低受感染的機會。」然而,當論及愛滋病的病毒感染時,忠誠專一性關係的重要性就會被忽略,就只剩下「正確使用安全套」這一套預防方法。

推廣安全性行為是重要的,但正確使用安全套只是一個較安全的預防方法,與一位未受任何性病感染的人士保持專一的性關係才是真正預防性病傳播的最佳方法。愛滋病「零感染」是市民大眾共同的期望,但現實卻是感染者人數每年都在增長。關心市民健康的政府部門是否需要檢討現時的宣傳及教育方向,除了現時「要有一套」的安全性行為推廣,亦進行彼此忠誠性關係的教育推廣,合力對抗愛滋病的傳播。

曾經刊載於: 

《成報》 3/9/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