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真的有錯嗎?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7/2013

陳志全議員在立法會捐血日被拒捐血,紅十字會拒絕曾發生男男性行為的市民捐血的指引再次受到質疑,更有指紅十字會歧視同性戀者。

捐血登記表格中有多達30條問題,仔細地查問捐血者的健康狀況和生活習慣,為的是確保血庫安全,以免病人因輸血而受感染。當中第23題是為預防愛滋病而設的,其中寫着:「如屬男性,你是否曾與另一男性發生性行為」。表格指向的是男男性行為,而不是針對同性性傾向;況且女女性行為根本不受限制。紅十字會認為其中一個易受愛滋病感染的社群是曾發生男男性行為的人士,所以婉拒他們參與捐血活動,此看法是與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是一致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指引亦同樣禁止曾發生男男性行為的市民捐血。捐血指引是可以改動的,但改動的原因應基於醫學上的決定,而不是受政治上的壓力。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公布的最新數字,1984年至今年3月感染愛滋病病毒(HIV)的累積人數為5922人,41%經由異性性接觸感染、30%為同性性接觸、4%為雙性性接觸。整體來看,感染途徑主要是異性性接觸,但這並不是放寬捐血指引,讓曾進行男男性行為的人士捐血的理由。因為若感染者知道自己的血液有HIV,相信他們不會去捐血,而且紅十字會的化驗亦能驗出病毒來。
 
但是,近年透過同性性接觸新感染的個案卻不斷攀升。2013年第一季透過同性性接觸感染的人數是51人,透過異性性接觸的只有43人。根據粗略計算,若將同性戀者的人口比例納入一併考慮,假設同性戀者佔整體人口3%,可推斷出同性戀者受HIV感染的數字較異性戀者高38倍;假設同性戀者佔整體人口10%,同性戀者受HIV感染的數字亦較異性戀者高10倍。
雖然現今的化驗技術可將感染愛滋病毒的空窗期縮短至六日,但這只能減低透過輸血感染愛滋病的風險,不能完全防範感染的可能,所以捐血者篩選仍然是必要的。紅十字會拒絕曾發生男男性行為的人士捐血,不表示他們的血液一定對病人有害;她這樣做是設立一條保險線,旨在預防社會中潛藏的HIV感染者的血液污染血庫。這條線或許過於嚴格,但血庫的安全足以影響千千萬萬病人的性命,因此這做法是正確並且可以理解的。
 
捐血是一個善行,並不是一個權利。儘管陳志全議員未能捐出血液,但若他的出發點是為病人着想,相信他不會介意紅十字會的決定,就像因1994至1995年瘋牛症爆發期間曾居英國而未能捐血的漁農界功能界別何俊賢議員一樣。但若以捐血被拒為政治籌碼,自製「被歧視」的個案,為的是推動同性戀運動議程的話,則淪為一場為求達到個人政治目的的政治秀。
在這件事上,試問誰人比臥病在床的病人更弱勢呢?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