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追求點擊 慎防重蹈覆轍
壹傳媒早前出現裁員潮,壹傳媒工會指連同近兩個月的自然流失,總共約二十人離職。工會指壹傳媒正面臨媒體轉型,以及經歷遭受惡意抽廣告時期,理解節流是其中一個途徑。然而在節流的一周前,蘋果日報刊登廣告,鼓勵大眾影相拍片「報料」;點擊率最高者更將獲得一百萬元獎金。及後該報再發文,指一百萬獎金是「只此一個月」,但其後每月最高點擊率的片段仍會有十萬元獎金。該集團一方面放棄了一批新聞工作者,另一方面卻「加碼」吸引坊間投稿,其實正反映著其營運方針:寧可追求更爆炸性的話題,卻不願意長期培養專業新聞工作者。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種獎賞會令全城更有動機去「報料」,或許屆時會出現一些很吸引的報道。然而,當新聞價值以點擊率來衡量時,大家的重點當然放在如何令片段更精采更吸引人,多於側重真確性及公眾利益。
以動新聞為例,點擊率較高的短片,也是與性及色情有關,較認真或與公眾利益有關的報道反而較少人觀看。現在有不少content farm(內容農場)網站,更會出現無所不用其極的局面。由於寫手需要令文章獲高點擊率,才能有較高收入,所以這些網站不時出現引人入勝的標題,但內容原來是抄襲的,尤有甚者更曾出現以舊報道為藍本,去偽造新聞(例如有關騙取綜援的新聞)。以往讀者信任專業記者親身到現場採訪或反覆求證才作出報道,但如今報道片段由博取獎金的市民提供,讀者又如何投下信心一票呢?
傳統的傳媒機構有編輯把關,去了解報道是否屬實。只是現時新聞講求速度,編輯又能否有足夠時間及資源去作深入調查?即使片段並非偽造,但為了強調事件的爆炸性,所拍得的片段很可能只是整件事一剎那的小片段,觀眾往往未能從中看到整個事件的流程。究竟片段提供者能否如專業記者般把最重要的時刻拍攝在內,實在難說。
或許這一改變能有效改善傳媒機構的經濟狀況,只是亦令整個傳媒生態出現「有償新聞」的情況,不只會令記者進行採訪工作時出現更大困難,更會隨時賠上公信力。當現在已有不少聲音,杯葛為利益而發假新聞的content farm網站時,各傳媒高層實在要考慮,自己會否為追求點擊率而重蹈覆轍?千萬不要忘記陳健康事件是如何炮製出來的及最終的下場。
《成報》 16/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