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義之行 始於足下

在社關路上,教會是否只說不做? 空談愛心?
藉著14週年的研討會,我們盼望讓弟兄姊妹了解現時基督教內的社關工作有不同的向度和需要,也讓教牧同工知道在組織社關小組及關心社會行動的途徑,從而反思其適合參與的範疇和程度,鼓勵大家在不同層面上共同參與,實踐基督的愛心。
日期: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時間: 7:30 - 9:30 p.m.
地點: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副堂 (教會大樓 三樓)
(香港銅鑼灣摩頓台11號)
主持: 蔡志森先生
費用全免
*每位參加者將獲贈《社關多面睇》小冊子乙本
講員分享:
1) 被忽略的女性事工
蘇保恩姑娘,禧福協會同工,多年牧會及負責服侍風塵女子、女吸毒者、女釋囚等處境的「愛蓮事工」
2) 推動工人得工價,是自找苦吃?
趙善榮先生,香港公平貿易動力總監
3) 大專信徒弱勢行
林錫章先生,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大專部同工,負責「請給我一杯涼水」計劃
4) 堂會如何服侍社區?
林海盛牧師,香港西區浸信會主任牧師, 多年牧會及社關經驗
查詢: 2768 4204 鄧小姐
明光社14週年研討會「公義之行.始於足下」已於7月8日晚上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舉行。當日由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先生主持,擔任主講嘉賓包括禧福協會「愛蓮事工」傳道人蘇保恩姑娘、香港公平貿易動力總監趙善榮先生、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大專部同工林錫章先生、香港西區浸信會主任牧師林海盛牧師。聚會約有100人出席,場面熱鬧,表現踴躍。
被忽略的女性事工 -- 蘇保恩姑娘
蘇保恩姑娘表明禧福協會的立場是不認同娼妓是一種工作或行業,試問誰想下一代當娼呢?但明白當娼妓者是由於各種情況才被迫走上這條路。她分享「愛蓮事工」以風塵女子、女吸毒者和心靈極度憂傷為主要服務對象,機構向她們提供靈、魂、體的全人關顧。後多時候,有關婦女因著鄉音和樣貌,縱然想付出勞力轉行自力更新,都會受到排擠和歧視。故此,蘇姑娘提醒大家:「我們要視她們為『普通人』,並以一般人的溝通方式接觸她們,與她們做朋友。特別是那些從內地婦女來港後想找工作卻遭受歧視,迫不得已成為娼妓的,香港人豈能置身事外呢?」
推動工人得工價,是自找苦吃? -- 趙善榮先生
趙善榮先生指出消費行為並不是個人的行為,是具有倫理意義,也會對社會帶來影響。大品牌為了減低成本,務求使採購機制控制在最低成本支出下,往往令工人及農民變成被壓榨的一群,即使農作物的價格在市場飆升,很多農民都無法收回成本。有可可豆的生產商,更僱用了20多萬名童工,當中更有數以萬計是被拐帶的兒童。事實上,工人得工價是應該的,不過,因著不公義的政策、傾銷及跨國企業的壟斷,社會變得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趙先生提醒參與者,大家若能減少購買大品牌,多支持個別小商户,便能減少大品牌壟斷,以及欺壓工人的情況。
大專信徒弱勢行 -- 林錫章先生
林錫章先生指出,不少大學生包括當年的他,對於社會議題都不感興趣,而貧窮、民生問題,更彷似跟他們的生活經驗相距甚遠。但透過參與「一杯涼水」計劃,大專生有機會親身服侍弱勢社群,往往會為他們帶來很多反思,就好像在室溫有34℃的籠屋探訪後,參加者甚至返家後「嘆冷氣」也可能會三思!親身經歷貧窮後,令學生的生命得著成長和改變。
因此,林錫章強調,這種服侍是雙向的,當年青人能夠學效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進入貧乏人當中,他們就可以消除一直以來對弱勢群體的誤解,也學懂對應社會的惡,因為這個群體往往是被罪傷害,是被社會制度剝削的一群。
堂會如何服侍社區?-- 林海盛牧師
林海盛牧師指出社關服侍是從「腳」開始,行動是重要的。亦而個人參與乃受教會及自已獨立思考影響,他也分享個人經驗,關注時事,與世界接軌可訓練個人獨立思考和分析。另一方面,他強調,教會有敬拜、團契、教導、服侍和傳福音五項重要功能,唯獨「服侍」特別欠缺,他請大家反思,究竟服待只是為了向人傳福音?他承認教會做社區工作並不容易,因為相對其他工作,社區工作有不同的凶險。他認為教會必須要從神領受異象,身處該社區成為其中一員,其實可為該社區做更多。而資源配合實在重要,不能單打獨鬥,可聯絡該區同工團契,要在區內與不同的教會一起同行。他更以當年旺角行人專用區為例,講述當時如何與區內教會合作,兩條腿走路,邊傳福音邊做社關的工作,而在日常生活上,作為基督徒,看到不公義的事情也應發聲,保持心中的一團火爭取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