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一男一女婚制,守護家庭

15/05/2025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維護家庭行動日暨嘉年華會

  (明光社.15-5-2004)

「愛爸媽愛我家」啟動禮 32000人參與 宣揚家庭價值 

  (時代論壇.19-5-2014)
 

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過去二十多年,明光社與一些重視家庭價值、維護婚姻和兒童福祉的友好團體和個人,不斷努力透過教育及倡議,並曾經在國際家庭日前後舉辦一些大型活動,希望引起市民大眾對維護現行婚姻制度和建立和諧家庭關係的關注。2004年5月15日在中環遮打花園舉行的「維護家庭行動日暨嘉年華會」,約有400多人參與。而2014年5月18日在九龍公園舉行的「愛爸媽.愛我家」啟動禮,更有超過32,000人由九龍公園遊行至尖沙咀,由於人龍太長,不少人最後更繞過九龍公園,直接前往文化中心,反應十分之踴躍,令各主辦團體十分鼓舞,深信願意身體力行維護家庭的人其實仍然十分之多,只是平時沒有機會或沒有刻意去表達。

當然,家庭議題其實比想像中複雜,因為當大家提倡維護婚姻和家庭的時候,很少人會公然反對,問題只是大家心中的婚姻和家庭可能根本南轅北轍。在不少國家,婚姻已經不限於一男一女之間的事,包括一夫多妻、同性婚姻、多元婚姻、變性人和跨性別的婚姻等等,有人認為當婚姻和家庭的定義愈廣闊,包容性愈大,便能照顧更多人的需要,其實正好相反,當家庭的定義不斷擴大,要維護家庭就愈困難。因為當所有不同關係,不論男女、男男、女女、三人、四人、甚至一人(人和AI、人和寵物)的親密關係都可以叫做婚姻,婚姻就會失去其特殊的意義;當人人都可以成為家人,我們忽然倒像變成了無親無故。

 在自由社會,有些行為大眾未必認同,除非與大眾的倫理道德有嚴重的衝突(例如亂倫、孌童),否則都傾向不干預他人的私生活,但不等如認同要用公帑去支持和肯定某些關係。大家不要簡單地說婚姻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公共政策認可的婚姻和家庭是需要耗用大量社會資源去支持的。例如配偶及子女的免稅額、公共房屋和社會福利等等。為了讓孩子有更多資源健康地成長,讓我們可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相信市民大眾不會有太大意見,但相信很多納稅人都不願意花費大量血汗錢,去津貼一些我們並不認同的關係。要維護家庭,就應該將資源放在能令社會獲最大利益的地方。但願在國際家庭日,我們能同心宣告:「我們相信,現行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是最符合整體社會和未來將要出生兒童的最佳利益。」